MENU
文章
文章
2024/03/11
農業部農業藥物試驗所研發的新型黃條葉蚤誘捕裝置,最大的特點是不使用黏膠來捕捉昆蟲,是由芥子油做為食物誘引劑,搭配農藥所新型專利-引導型誘蟲器 (新型M636005號) 而組成。
2024/03/08
由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開發的一項新技術,可將煤炭轉化為蛋白質,提供一個更永續的蛋白質來源選擇。
2024/03/07
蘭花是臺灣單位面積出口值最高的農產品,近年出口美、日、越、荷等國,突破2億美元,而能創下亮眼的外銷成績的關鍵就在民間的創新與技術,當中又以豐富的種原及優越的育種能力最為關鍵。得天獨厚的氣溫加上悠久成熟的育種研發能力,讓臺灣培育出各品種蘭花,順應多變的市場需求,因此在面對荷蘭近年以單一規格化方式搶攻國際市場之際,臺灣仍得以客製化及精緻化的市場定位,長期保持外銷優勢,在全球蘭花產業獨佔重要角色。
2024/03/07
所有人無論社經地位高低、資源多寡,都平等地擁有森林海洋、微風藍天、繁花綠草,這些大自然的元素,是焦慮世代對抗憂慮與壓力的資源。近年來,無論是走進森林、園藝療癒或是路跑,都被實證能夠解憂紓壓,也都衍生出新的角色與商業模式。
2024/03/05
由美國麻薩諸塞州布萊根婦女醫院進行的一項針對老年人的研究顯示,每天服用含有500 毫克可可黃烷醇(flavanols)的可可萃取物補充劑,對於飲食品質較差的老年人具有認知功能上的益處,此結果可以做為未來深入研究可可萃取物機能性的基礎。
2024/03/01
在全球人口增長與環境議題挑戰下,加上因新冠疫情蔓延,人們逐漸對健康意識抬頭。近年來歐美諸國對於大豆肉的植物性蛋白質食品(Plant Base Food)需求逐年增加,包括日本製的味增、醬油等大豆發酵食品的出口也穩健成長當中。
2024/02/29
「基本上我們從育種過程,大概也要10年以上,才可以有個新品種出來...」 嘉義農業試驗分所從日治時代就致力於甘藷選拔和育種,尋找植化素含量高、具機能性的品種是現今的育種目標,甘藷在市場地位上也已搖身一變為養生食材,不僅提供飽足感,還有兼具豐富營養。   而一輩子都在研究甘藷的賴永昌主任,則繼續默默地把甘藷育種和研究的百年工作,認真傳遞下去,他也期許臺灣甘藷有天能走向外銷市場,透過找到耐儲運、食味佳、產量高的品種,並運用健康種苗及安全栽培技術,生產出安全且味美的甘藷,突顯出與其他供應國家的市場差異性,進而叩關全球國際市場。
2024/02/29
農業部桃園區農業改良場發布新聞指出,北部是設施栽培主產區,桃園市栽種面積約占305公頃、占79%,新竹縣42公頃、占11%;由於土壤長期缺乏雨水淋洗,複作指數高,以及施肥過量,導致鹽類累積、養分不平衡或重金屬累積,進而影響蔬菜生長,為此已研發多項技術改善,可增進產量。
2024/02/27
農業基礎設施數位化,包括農地、農業水利設施等各種測量或設計數據在內雖持續進展當中,然而隨著不同國家、地方、鄉鎮等主導單位,每每負責的調查、計畫、設計、施工、維護管理等業務或設施的不同,資訊的儲存格式不盡相同。為提升行政機關與民間企業技術者的業務達到節省勞力與效率化,以及相關使用者之間可數據共享、傳遞、應用的自動數據轉化的整合技術是不可或缺。
2024/02/23
為解決全球糧食短缺問題,農業亟需能夠提高作物產量、高營養價值,以及無氮肥和化學農藥的友善環境技術。對此,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理研)生命醫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團隊與千葉大學、金澤大學、福島大學、北里大學共同合作,成功建構堆肥-土壤-植物互動系統,本項研究成果,將有助於解決上述問題,同時有利於推動永續農業。
2024/02/22
農場中牲畜飼養捨棄以往的物理圍欄,改用虛擬圍欄的技術將動物限制特定範圍內。南澳大利亞研究與發展學院(SARDI)帶你深入了解農場上虛擬圍欄的運作原理。
2024/02/22
全國森林碳匯已可抵減國內溫室氣體排放量7.36%,農業部並設定2040年增匯1000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且不只造林。農業部說,可望在春節後增加數種改進農業土壤管理的方法學。

網站導覽
活動資訊
訂閱RSS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