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文章
文章
2024/11/20
全球大氣中的一氧化二氮 (N₂O) 濃度自工業革命以來已經增加了 23% 以上,從 1750 年的 270 ppb上升到 2022 年的336 ppb。約三分之二的排放來自施用氮肥的土壤和天然土壤。影響 N₂O 排放的關鍵因素包括氣候、土壤特性和農業操作。
2024/11/19
日本國家農業與食品研究組織NARO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透過結合多種感測技術而不測量氣體交換來估計光合作用速率的方法。此方法的使用有望加快利用光合作用數據的育種和栽培研究,並提高生長預測的準確性。
2024/11/18
此研究由比利時列日大學研究團隊提出將邊緣人工智慧(edge AI)整合進農業藍圖,旨在提升農業生產的效率、質量和安全性,同時應對各種環境、社會和經濟挑戰。這項研究顯示邊緣AI能在數據收集地點附近進行計算,從而加快決策過程,並改善農業可持續性的實踐。
2024/11/17
由日本早稻田大學、知名啤酒麒麟企業(Kirin Holdings)、栃木縣農業綜合研究中心,聯合產學研共同合作,將生物炭施用於栃木縣農業綜合研究中心的大麥實驗農場,並觀察、評估與研究大麥生長情況、土壤改良效果、以及對於土壤微生物之影響。
2024/11/16
韓國智慧農場研究中心研究團隊提出了一種新型的氣霧栽培智慧農場系統,提高水資源的使用效率並促進高價值作物的生產。該系統結合了創新的水循環技術和先進的氣霧噴灑技術,能在各種環境條件下運作,特別適合於室內或空間有限的地區。
2024/11/15
此研究由義大利帕爾馬大學和摩德納和雷焦艾米利亞大學( Università degli Studi di Modena e Reggio Emilia)研究團隊利用商業無人機和人工智慧(AI)來監測入侵性害蟲--褐斑臭蟲,學名茶翅蝽(Halyomorpha halys)。這項研究顯示,無人機在自動化監測入侵物種方面具有顯著的進展,尤其是在減少對環境的干擾和提高數據準確性方面。
2024/11/14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舉辦體驗活動,在專業森林療癒師的引導下,將雙眼化作相機,記憶作為底片,讓美好的山林景色刻劃在腦海中。   離開都市的水泥叢林,才能在自然的擁抱中,自在放鬆,舒緩平日的壓力。深呼吸,感受不同於城市的清新空氣。
2024/11/14
花東縱谷從光復鄉到富里鄉是花東縱谷的精華,沿途每個鄉鎮皆具當地獨有的人文風情及豐富多樣的農特產品,工研院以三階段發酵技術、快速節能炭化技術,協助部落提升作物價值,振興部落經濟,更讓農業與土地自然和諧共生的理想。
2024/11/13
日本自2021年5月推動綠色糧食戰略以來,設定多項目標,其中又以2050年擴大有機農業面積25%耕作面積(100萬公頃)的目標數值最受關注,對於長年非以有機農業為政策主軸的日本政府來說,是一大重大政策變革。
2024/11/12
日本國家農業與食品研究組織(NARO)開發一種技術,利用人工智慧(AI)技術結合從玉米田的無人機圖像和NORODA的網格農業氣象資料進行物件檢測,以預測每個田地的最佳收穫時間。目前,準確預測大田地的適當收穫時間通常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這項新技術能夠提供更精確預測。透過每個季節僅進行一次的空拍,便能有效判斷適當的收穫時間。人工智慧的應用使得預測收穫時間變得更簡便且準確,有助於提升玉米的生產效率,並優化收穫計畫。
2024/11/11
防風林不僅能夠保護農田表土流失、維持生產力,還能避免大規模的風害發生,改善生態環境,在農業和環境保護中發揮相當重要的功能。然而隨著農業強調效率的提升,農地採取大型機械作業,使得防風林的存在成為阻礙為由下,防風林正在逐漸減少當中,特別是北海道最為顯著。
2024/11/10
日本國家農業與食品研究組織(NARO)與沖繩縣農業研究中心開發一種模型,根據溫度準確預測鳳梨果實的酸度、糖含量和收成期。此研究結果可用於預測各產區每年應採收的水果的品質和採收期,並可估算新引進鳳梨的地區可採收的時期和品種。

網站導覽
活動資訊
訂閱RSS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