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文章
文章
2024/11/09
日本國土面積森林佔七成以上,是全球森林涵蓋率相當高的國家之一。無論是在木材供給、生態多樣性、二氧化碳的吸收與碳儲存、防止水土流失等,豐富的森林資源在許多面向具備著各式功能。因此,森林維護的重要性更顯重要。
2024/11/08
藉由蒸發散量模型,協助估計大豆及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並提供育種者篩選耐旱性的指標。
2024/11/07
伏特加是全球最受歡迎的一種蒸餾酒,一起來看看如何將頂級馬鈴薯加工、蒸餾並釀造成深受喜愛的酒款吧!
2024/11/07
工研院指出,因應極端氣候,全球訂定2050淨零排放目標,藉由試驗場域模擬極端氣候,作物在新型態溫室內的創新栽培與應用。例如以二氧化碳作為催化生長的科學驗證、智慧電網控制系統運用,並以低碳運作達成自供電溫室管理的系統。
2024/11/06
研究由日本國家農業與食品研究組織(NARO)研究團隊利用「栽培環境模擬器」也就是人工氣候室,可以精確地為作物生長創造季節性環境。利用該裝置,可人為創造近年季節環境,並研究了其對水稻生長的影響。結果顯示,如果目前不採取減緩氣候變遷的措施,高溫和二氧化碳可能會導致產量和品質下降。這項研究的結果預計將有助於開發抵抗全球暖化的品種,以及開發管理生長的栽培技術,作為應對未來氣候變遷的對策。
2024/11/05
此研究主要目的是自動化植物病理學測試,以提高植物疾病檢測的效率和準確性,特別是在應對氣候變化所帶來的挑戰時,促進植物的選擇性育種。法國研究團隊利用低成本的深度影像感測器,成功實現了97%的準確率來區分抗病和易感植物,並且這一方法的速度是人工標註的30倍,且在不同環境和植物密度下均表現穩定。
2024/11/04
結球白菜是國內育種公司重點發展的蔬菜作物之一,品種以一代雜交 (F1 hybrid) 的形式為主流。結球白菜屬自交純化作物,在歷經數代的自交純化後,因植物體內遺傳組成具有高度的同質結合比例,容易出現遺傳上的自交弱勢,導致植株生長勢不佳,降低一代雜交種子的採種效率。
2024/11/03
美國田納西大學研究團隊利用基因組和總體基因組數據來預測甘藷的害蟲豐度,並識別出可能增強植物防禦機制的關鍵基因。研究顯示,甘藷在面對粉蝨和象鼻蟲等害蟲時,利用微生物群落的作用來增強其抗性,減少對化學農藥的依賴,這為未來的育種策略提供了新的方向。
2024/11/02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的研究團隊開發一個模型,協助牛奶加工商改善食品安全決策。該模型以牛奶巴氏殺菌等熱處理,評估其對病原性仙人掌桿菌Bacillus cereus群體的潛在風險。研究結果顯示,某些仙人掌桿菌基因型在特定條件下能夠生長,並可能導致食物性疾病的風險上升。該應用程式將可為牛奶加工商食品安全決策提供資訊。
2024/11/01
研究由中國科學院研究團隊開發了一個針對水稻14種NPK(氮、磷、鉀)營養壓力條件的高光譜庫,利用地面高光譜相機收集和分析420張水稻壓力影像。研究中使用的基於變壓器的深度學習網絡SHCFTT能準確識別營養壓力模式,其準確率在93.92%至100%之間,顯著優於支持向量機(SVM)、一維卷積神經網絡(1D-CNN)和三維卷積神經網絡(3D-CNN)模型。這一方法提高了營養壓力檢測的精確性,對作物健康監測和精準農業的決策制定具有重要貢獻。
2024/10/31
越南農業部發布了「2030~2050年農業和農村發展的科技和創意創新策略」行動計畫。該計畫旨在推動農業轉型智慧化,鼓勵國營電信及IT科技企業利用物聯網(IoT)、人工智能(AI)、大數據和區塊鏈等技術,推動越南農業智慧化發展。隨著政策的推動,業者也看好當地市場,並以「農業現代化與永續農業」兩大類為主轉型智慧化。
2024/10/31
長生製茶廠位在桃園龜山,總經理林和春是第三代負責人,從父親手中接掌家業後,就遇到人口不足的挑戰,也促使他開始投入機械化代耕。   除了引進 乘坐式採茶機,後來也跟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廠、資策會數位服務創新研究所合作,導入農機智慧管理系統,將農機具結合感應裝置,即時收集數據,分析出最有效率的作業模式。   包含環境控制的參數、GPS定位、田間的資料紀錄,都可以在手機上監測,幫助經營管理,也大大降低人力成本。

網站導覽
活動資訊
訂閱RSS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