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快訊
主題專區
專家評析
活動資訊
科普影視
熱門關鍵字
農業數位化轉型
數位轉型
食農教育
數位化
5G
大數據
製茶技術
淨零
糧食安全
氣候變遷
循環農業
資通訊應用
有機農業
AI
農業副產物
請於上方關鍵字搜尋處填入您欲搜尋的關鍵字,或直接點選熱門關鍵字。(剛進入時出現)
您填寫的關鍵字
115年說明會
沒有相關搜尋內容,請重新填寫您欲搜尋的關鍵字。(搜尋不到出現)
「臺灣鵝絨」軟黃金的溫暖旅程 從農廢到50倍價值的隱形臺灣之光
生生不息-休閒農場的循環魔法
台灣唯一可製茶原生種 林試所推廣「台灣山茶」
AI建設無所不在 豬農也可「豬事問AI」讓養豬更效率
恢復土壤原貌維護健康 達到永續農業【科學再發現】
八卦山咖啡農二代 咖啡渣回收創驅蚊香/鳳梨再造的環保革命 自動取纖廢葉變黃金/清大高材生點木成金 廢材翻轉出破億價值/借貸十萬創茶葉王國 茶渣回收變茶香貓砂
MENU
趨勢快訊
主題專區
專題研究
研究報告
專家評析
科普影視
農業數位學堂
活動資訊
網站導覽
訂閱RSS
電子報
研究機構
民間機構
學術機構
國際組織
政府機構
期刊
其他
文章
首頁
文章
文章
新的溫室塗料有助於光照不足地區延長生長季
2024/12/21
英國研究團隊開發銪離子-聚氧鈦酸鹽塗料,噴施於溫室表層可將UV光轉換為植物可利用的紅光,以提升光合作用效率,使產量增加或產期延長,達到糧食穩定及節能的效果。
收藏
探討野草莓之遺傳因子,促進抗寒草莓育種
2024/12/20
氣候變遷使作物面臨極端氣候挑戰;因此德國卡爾斯魯爾理工學院之研究團隊發現了野草莓之抗寒及冷敏感基因型,希望能培育出更多具有抗凍蛋白的草莓。
收藏
非化學農藥翻轉農業!揭密農民不受病蟲害秘密武器?
2024/12/19
非化學農藥正顛覆傳統農業,成為農民抵抗病蟲害的重要工具。這項創新由一位擁有碩士學位及半導體經驗的專家所開發,旨在推廣“天然製劑”。此措施不僅有助於解決台灣每年超過上千億元的農業損失,還能減少農藥對食品安全的威脅。
收藏
全台之先 台中農改場混合實境教剪葡萄駕農機
2024/12/19
台中區農改場率全台之先推出3套混合實境MR教材,可精準學好修剪葡萄、維修中耕機與駕駛曳引機。
收藏
巧克力療法:可可黃烷醇對抗壓力和高脂飲食的保護作用
2024/12/18
英國伯明翰大學研究指出,高「黃烷醇(flavanols)可可飲品可在壓力與高脂飲食下顯著改善血管功能,但對情緒和腦部氧氣供應影響不顯著。日常攝取如可可粉、綠茶、莓果等富含黃烷醇的食物,有助減少壓力和不良飲食對健康的負面影響。
收藏
未來餐桌上永續純素蛋白的新選擇
2024/12/17
瑞典查爾摩斯科技大學成功研發出高效萃取石蓴蛋白質的新技術,大幅提升其應用潛力,為全球永續蛋白質供應轉型提供創新解決方案。憑藉其豐富的營養價值與環境永續的特性,石蓴有機會成為創新食品及多元領域的重要資源。
收藏
高效自動移植機提升種植精準度與生產力
2024/12/16
荷蘭TTS公司自2017年成立以來專注於研發適用於農業與林業的先進自動移植機,其機器以高效、精準和易操作為核心設計,顯著提升幼苗移植效率與精準度
收藏
卷積神經網路檢測農作物病蟲害
2024/12/15
中國安徽工業大學電腦科學與技術學院研究團隊提出了一種基於卷積神經網絡(CNN)的輕量級作物害蟲檢測方法,提高農業害蟲的檢測效率和準確性,透過結合YOLOv3的結構改良和新型的輕量級網路設計,該方法能夠在資源受限的設備上實現即時檢測,並且具有較高的準確率,同時降低計算資源的需求。
收藏
人工智慧驅動航空業綠色轉型:永續航空燃料的創新與應用
2024/12/14
航空業為實現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永續航空燃料(SAF)被視為關鍵解方,但目前因成本高昂與原料不足僅佔航空燃料的0.2%。運用人工智慧(AI)可優化原料生產、提升轉化效率並分類廢棄物原料,有效降低SAF成本並促進規模化應用,推動航空業邁向永續發展。
收藏
深度學習和無人機影像促進精準農業確保糧食安全
2024/12/13
納米比亞科技大學研究團隊探討了利用高解析度無人機(UAV)影像和先進的卷積神經網絡(CNN)變體AlexNet進行自動作物分類的有效性。研究結果顯示,AlexNet在作物分類的準確性上明顯優於傳統的CNN模型。
收藏
農業部打造農業資源零廢棄 鳳梨皮餵牛、蚵殼成海底礁體
2024/12/12
國內年產約40萬公噸鳳梨,剩下的20萬噸皮可轉化為青貯料,取代進口牧草,成本便宜3成。牡蠣殼磨粉後可成為海底礁體,促進珊瑚及海洋生物生長。農業部表示,傳統廢棄物如稻殼也有高價值,將提煉出矽等重要產品。近十年來,農業部與學研單位合作,開發超過200項技術,致力於實現全循環、零廢棄的目標,推動可持續發展。
收藏
南投米倉大躍進 草屯契作水稻導入智慧科技顧田水
2024/12/12
南投草屯是全縣最大稻作區,導入微型氣象站和大數據技術推動智慧農業升級,提高水稻智能化及農民收益,並透過契作管理和無人機精準防治病蟲害。
收藏
«
上一頁
...
23
24
25
26
27
...
下一頁
»
網站導覽
活動資訊
訂閱RSS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