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文章
文章
2019/02/07
憂鬱症是一種精神疾病,影響著全世界近3.2億人。雖然目前臨床上已有輔助病患的處方藥物,但患者對於各類型藥物的治療反應不一,且使用藥物也須承擔副作用風險,亟需開發其他協助患者的方式。   辣椒是世界上廣泛使用的香料之一,可在哺乳動物口中造成刺激性,並促進食用者發熱,提升血液循環。而辣椒素(capasacin)是辣椒中的辛辣成分,也能活化神經細胞膜上的瞬態感受器電位陽離子通道TRPV1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ation channel, subfamily V, member 1)。   TRPV1是一種與痛覺感受和人體體溫調節有關的受器,同時也與動物的情緒控制相關;過往研究發現,當抑制TRPV1表達會使得老鼠的行為表現較為憂鬱。墨西哥科利馬大學(Universidad de Colima)以大鼠的動物行為模型進行測試,觀察辣椒素抗憂鬱的效果。【延伸閱讀】研究發現經常喝茶與降低全因死亡風險和罹患心血管疾病比率有關連   研究人員發現注射劑量界於0.05-0.25mg/kg的辣椒素能有效改善大鼠於試驗中的憂鬱程度,而0.01mg/kg辣椒素+5mg / kg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比起單純使用阿米替林的效果更好。然而,許多人無法忍受辣椒素的刺激感,化學結構類似於辣椒素的palvanil也具有改善大鼠憂鬱的效果,但不具刺激性。   這些結果顯示辣椒素或許具有改善動物憂鬱的潛力,未來需要經過更多實驗驗證其在其他動物和人體內的功效,相關研究發表於< Physiology & Behavior >
2019/02/06
MinION測出的病毒序列與傳統定序法所得到的結果相似程度高達99.8%,人們可隨時攜帶檢測裝置,及時於作物栽種現場進行病害管理監控,省去採樣送驗的時間成本,同時避免病毒在短時間內大爆發的風險。
2019/02/05
透過生物計算、生物傳感和生物製造,能幫助我們思考建築物自原材料開採到解體掩埋的過程,對建築與環境變化進行更完整的考量,創造更合乎循環經濟的建築系統,而不單單只是思考建築的使用年限。
2019/02/04
一般而言,無人機通常平均飛行時間為20分鐘,因維持機翼旋轉需要大量能量,若要維持長時間的飛行,也代表需要更大、更重的電池;而無人機越小,飛行時間也越短,這樣的能量需求使得無人機應用尚無法擺脫尺寸限制。   現在美國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發掘一個既強大又輕便的動力源—昆蟲,足以讓無人機持續約七個小時的飛行時間,並將其稱為Living IoT。這是一個飛行無線平台,包含感測器、無線通訊和定位追蹤器,可搭載於活體昆蟲而昆蟲於田間飛行時便可同時監測溫度、濕度、光照強度或作物健康狀況。   由於昆蟲本身已具飛行能力,因此只需搭配可持續七個小時的微型充電電池(約重70毫克)即可,整體元件僅需數美元,重量僅為102毫克,約為7粒生米的重量。而大黃蜂(bumblebee)可承受與自身體重相等的重量,一隻蜂約重113毫克,且體型較大,能夠攜帶團隊開發的微型電池,因此受到青睞。除此之外,與一般無人機不同,蜜蜂能夠飛行數小時,也具有電子零件無法達成的特質;一般無人機就只是隨意在田間飛行,但蜜蜂會受特定物質吸引,所以除了能以此監控環境外,還可以更加了解蜜蜂的行為模式。【延伸閱讀】海洋中的大型海藻養殖場將成為未來生質燃料的來源之一   為了追蹤蜜蜂,研究人員在足球場上設置了四個天線基地,利用蜜蜂身上的接收器的信號強度及蜜蜂與基地站之間的角度差進行三角測量,最遠可以偵測到距離天線外80公尺的地方(約四分之三個足球場),而蜜蜂通常飛行距離為百米內,故可完全掌握訊號位置;當蜜蜂返回蜂巢過夜時,電池便會重新充電並上傳數據。安裝或取下零件時只要將蜜蜂裝在罐子裡,再放入冰箱模擬冬眠時的溫度,減少其活動力,便可輕鬆完成,且整個過程並不會傷害到蜜蜂。通過感測器,我們更可以了解蜜蜂的野外行為,理解為何蜂群數量會下降。   研究團隊計劃在ACM MobiCom 2019上展示他們的研究成果,但這並非團隊第一次進行無人機研究的發表,過往曾推出RoboFly,這是一種由雷射光驅動的昆蟲機器人,透過雷射光投射能量給機器人上方的光伏電池並轉換成足夠的電力。而RoboFly的飛行模式可以進行人為控制,或許有一天能夠應用於偵測氣體外洩、檢測植物病蟲害,或進入狹小空間中尋找災難倖存者。
2019/02/01
藉由投入水下麥克風,記錄音頻並將聲音和數據傳回辦公室,透過電腦系統自動識別、分析其中特殊的聲音,並用於構建有關河流系統健康狀況的調查結果。
2019/01/31
甲殼廢棄物可做為抗超級細菌的傷口治療材料,在加工時去除重金屬等雜質,就能夠確保殼聚醣原料的安全性。
2019/01/30
MateSel為可用於畜牧產業系統化管理的電腦程式,目前澳洲的綿羊產業也逐漸投入MateSel的使用,利用最全面的綿羊遺傳數據庫和評估服務,促進澳洲綿羊產業的品質保證。
2019/01/29
在世界人口快速增長的趨勢下,人們對糧食的需求提高,全球糧食安全議題此刻成了各國政府關注的焦點之一。而在眾多因應之道中,都市農業或許成了緩解糧食安全疑慮的有效方法。
2019/01/28
研究人員在剛果的藤本植物中分離出一種化合物,可在營養缺乏的條件中抑制胰腺癌細胞,並誘導細胞型態發生改變,導致細胞死亡,或許是一種有潛力的新藥開發來源。
2019/01/25
保護區域乃至於全球尺度的生物多樣性,一直是各國設法達成的目標。美國佛羅里達自然歷史博物館(Florida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的研究學者對這方面的議題提出呼籲,認為是時候利用長期累積的大數據解決人們長期以來的疑問:植物是如何演化並形成現在的分布?並預測未來環境受人為擾動下,植物將如何繁衍等問題。   研究人員表示,近年來,由於資料處理、演算法及硬體性能方面大幅度進展,研究人員能將生物相關的大數據,以適當的工具加以分析,解開長年來人們感興趣的議題。這些議題包括物種保育策略、預測未來物種的分布,及透過模型模擬預測物種受氣候變遷衝擊的程度等。現今,越來越新穎的量測方式,包含遙測與無人機技術,讓科學家們即時觀測與蒐集數據;此外,研究人員也可利用生物愛好者或公民科學家(citizen scientist)蒐集整理並發布在線上資料庫的客觀數據作為研究數據。藉由結合上述數據來源,研究人員便可全方位地探討生物問題,政策制定者與決策者也可依據資料庫內容或研究結果制定及推動相對應的政策。相關研究文獻已發表在<Nature Plants>。【延伸閱讀】以大數據分析都市農業未來潛能   以大數據為基礎的研究,對於釐清生物演化史、現況分布及與預測未來可能分布的範圍有其必要性。在農業方面,善用宏觀的大數據分析將有助於預測作物分布之生長界限,倘若對臺灣特有種的分布有通盤的了解,將有利於未來制定保育政策,特殊的種源在完善的保育政策下將得以保存,對日後的育種試驗有相當大的幫助。   目前國內已由農委會、中研院與科技部共同成立「臺灣生物多樣性資訊入口網」,「臺灣生物多樣性資訊入口網」匯集各界研究學者與公民科學家調查之生物分布資訊,以數位化的方式呈現於網路平台,供國人查閱。
2019/01/24
研究發現在模擬水產養殖的條件下,清潔蝦或許可幫助養殖動物維持健康,然而將大量清潔物種引入海水養殖業可能會對當地生態系統造成壓力,應審慎評估擴大使用的利害關係。
2019/01/23
隨著市場經濟迅速發展和人民消費水準不斷提高,消費者意識逐漸趨於複雜,在多樣化的選擇面前,超市未來在農產品加工、保鮮、物流等技術更朝向數位化、自動化提升,未來技術創新與消費者喜好將促使現有的商業模式進一步發生變化。

網站導覽
活動資訊
訂閱RSS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