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文章
文章
2019/01/22
部分人口可能因為受到遺傳、環境、作息、食物烹調方式等影響,造成免疫系統對攝入的食物蛋白或是其他物質過度反應,產生皮膚紅疹、噁心、消化道腫脹、腹瀉、氣喘等食物過敏的症狀,嚴重者甚至導致休克或死亡。然而食物中的過敏原種類繁多,可能受加工程序或產線重疊等因素使得消費者無意間購買並食用含有過敏原的產品,因此近年來各地食品管理部門紛紛提出食品中的過敏源標示規範。我國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也將於108年7 月1日起施行11項食品過敏原標示規定,守護民眾食的安全。   瑞士第二大零售商Coop與標籤設計軟體NiceLabel的開發商合作,整合和簡化其工廠和麵包零售店標籤流程,以統一和可追溯的方式生產含有過敏原成分和營養資訊的食品標籤。公司聲稱,無論標籤是在哪個麵包店或生產設施上產生,消費者都可以相信上面包含準確和最新的過敏原和營養資訊。此系統可幫助食品和飲料製造商滿足法規和各地區標籤要求,改善食品安全。【延伸閱讀】IBM與雀巢、聯合利華等食品龍頭合作利用區塊鏈追蹤食物汙染源   起初Coop並無統一的標籤格式,一種標籤必須創造多種版本以使用在不同的列印設備,且無數位化轉換與統一管理的中央系統,不利於產品品質管理和使用者訓練,這些都是生產背後所不可忽視的風險成本。透過開發跨設備的通用標籤模板與流程數位化,有利於建立標準化的作業流程,提升生產速度並輕鬆管理多種語言的過敏原和營養資訊,所有的修改程序也記錄至檔案管理系統,增進可追溯性;NiceLabel系統使Coop在2017年的營業額達到250億歐元。   現在隨著Label Cloud的推出,NiceLabel標籤管理系統也可以在雲端進行管理,更增加了使用上的靈活性。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過敏案例使得食品標籤市場正在發生變化,製造商於生產端就推出清楚明瞭的產品資訊有利於選購時的安全,並能累積消費者信心。
2019/01/21
食物是社會公平和經濟平等的重要組成,良好的食物策略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改善人們的生活,倫敦食物戰略旨在確保所有倫敦人都能獲得健康、負擔得起和永續的糧食。
2019/01/19
實驗室中用血青素(或稱血藍蛋白)處理的木材樣品產生的醣量是常規工業處理的兩倍,表示使用gribble從木材生產生質能源可能比現今使用的工業技術更加便宜且乾淨,以此方式生產的能源並不會與糧食作物的使用發生衝突。
2019/01/18
有關麴黴菌的抑菌處理及去除毒素的實驗方法,近年發展的主流為萃取植物的液態抑菌萃取物及經提煉的精油。
2019/01/17
使用流式細胞儀技術進行微生物群分析,再比較健康成人腸道微生物數據庫,可確定近70%的腸道菌群,可了解菌相差異與肥胖、大腸激躁症、乳糜瀉甚至憂鬱症間的關係,只要微生物資訊持續累積,資料庫將會越加完備,分析成本也會更有競爭力。
2019/01/16
Brazzein是一種帶有甜味的蛋白質,甜度是蔗糖的2,000倍,卡洛里更低;然而從果實中純化Brazzein所耗費的成本較高,嘗試使用細菌發酵工程進行Brazzein的生產,以求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產物並同時降低成本。
2019/01/15
農民未來只需搭配能連結手機的特殊檢測裝置,便可將數據透過手機應用程式進行記錄並將數據與預先建構的資料庫進行資料比對,除可對果實進行初步篩選分類外,也能將果實成熟度與現有市場的銷售情況搭配,以便適時調整採收的進度,調節可能面臨的產銷問題,提升產品的競爭力。
2019/01/14
目前在家禽市場當中,母雞所生產肉品與蛋品佔據較高的比例,公雞既無產蛋效能,肉質也不如母雞軟嫩,市場價值較低,因此有許多公雞常在出生後沒多久受到屠宰。基於人道主義考量,部分地區使用二氧化碳窒息或快速絞碎機的方式,在雞隻尚未感受到痛苦前即死亡,再經過加工製成飼料、肥料等作為其他用途。   德國是世界上極為重視動物福利的國家之一,然而,僅在德國每年就有超過4,500萬隻雄性小雞受到屠宰,且全球每年約淘汰掉60億隻小雞。目前絕大部分的地區還是以小雞孵化後以人工判別生殖器差異的方式區分性別,但此項作業需要累積長期經驗,若是可開發出快速檢驗性別的相關技術,在小雞成型前就先區分出雄性蛋,就能減少人力和孵化設備負擔,並雄性蛋孵化前進行處理。   經過四年的研究,德國Seleggt公司開發出一套技術,可以在受精後9天確定小雞的性別。首先將蛋從培養箱中取出,利用感測器檢查雞蛋是否受精,在受精蛋殼上利用雷射燒出直徑小於0.3毫米的洞,以非侵入性方式取出少量尿囊素(allantois)液體,若受精卵為雌性,液體中便含有雌酮硫酸鹽(一種雌性激素),再將其置於專利標記物中,就可以根據顏色變化對蛋進行分類。【延伸閱讀】利用微型追蹤器提高龍蝦在供應鏈中的生存率   在Seleggt團隊取得突破後,後續透過機器設備設置與優化以便在孵化場使用,現已與荷蘭公司HatchTech合作製造了測試機型,而第一批雞蛋現正分發給德國超市Rewe,未來以此技術區分性別的蛋在銷售前會印上“respeggt”標章,並計劃在整個歐洲推行此種模式。
2019/01/11
英國研究發現陸生開花植物具有一套感知及記憶環境狀態的能力,提供植物逆境調控基因之基礎研究,或許能應用在品種選育與作物經營管理方面。
2019/01/10
未來農業的發展,人工智慧(AI)將扮演重要的推手,以先「學習」後執行指令以達成目的,運用電腦視覺判讀感測器接收到的農作物影像,例如自動採摘已成熟的果實、自動辨識病蟲害嚴重的農作區域,為電腦所理解的一個過程及技術。
2019/01/09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運用神奇黏土協助智利解決鮭魚養殖區之藻華問題,其運用原理為粒子間電性相互吸附,與紅藻間發生絮凝作用,因而改變其顆粒密度,導致紅藻沉降到海底。
2019/01/08
透過農桿菌感染的方式影響調控異型花柱的已知關鍵基因S-Locus上,以此建置一套有別於模式物種的農桿菌轉殖系統,有助於更進一步了解異型花柱在花部形態發育及發育演化方面的意義。

網站導覽
活動資訊
訂閱RSS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