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文章
文章
2020/03/31
農業科技研究院結合產官學研成立飼料添加物產學研聯盟,協助業者及學研單位進行田間實驗,藉由追蹤家畜禽牧場的實測結果,檢測生長表現、健康指標、免疫生化等各功效項目,找出效果最好的添加物配方或劑型,最後由農科院的產業分析團隊評估經濟效益,提供產品上市的分析,業者只要視需求進行專案委託,即可透過一系列的科學化驗證來獲得目標產品的效益評估或市場分析報告。
2020/03/30
NASA和美國地質調查局共同執行Landsat計畫,而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近期將此計畫之衛星數據應用於海帶監測與氣候變遷間的關聯性研究,適於冷水區域生長的海帶在俄勒岡沿海地區分布分為五個珊瑚礁群中,因氣候變遷影響,三個珊瑚礁的海帶種群正常,剩餘兩個則種群縮小,生物多樣性亦被影響。
2020/03/30
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杜哈規則談判小組主席哥倫比亞大使威爾斯(Santiago Wills)於今(2020)年3月19日以電子郵件通知會員,由於對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相關措施之執行日趨嚴格,因此取消原訂於3月20日召開的漁業補貼談判虛擬會議。         威爾斯主席於今年3月9日已提出「有關禁止過漁與產能過剩(overfishing and overcapacity, OFOC)之漁業補貼規範草案文件初稿」,但該草案文件提出前,並未就印度和低度開發國家集團(the least-developed countries, LDCs)的新提案進行討論。印度提案強調應給予未從事大規模工業化漁業之開發中國家強而有力的特殊與差別待遇(special and differential treatment, S&DT),而LDCs提案則只是要求給予LDCs適當的S&DT。         然而威爾斯主席所提有關OFOC的草案文件,尚未納入未從事大規模工業化漁業開發中國家S&DT等新提案之相關內容。威爾斯主席向會員保證,「自分發主席草案文件以來,我已收到許多代表團們的反饋意見,後續我在彙整漁業補貼規範草案單一基本彙編文件初稿(first single basic consolidated text)時都會納入考量。」         在此背景下,威爾斯主席在信中指出,「在可行的情況下,他會盡快準備並分發單一基本彙編文件初稿,其中包括三大支柱:禁止非法、未報告及未受規範漁業(illegal, unreported and unregulated fishing, IUU)補貼、禁止過漁魚群資源(overfished stocks)補貼、禁止導致產能過剩和過漁補貼(含S&DT條款)。」「對WTO規則談判小組來說,重要的是應儘速就印度和LDCs所提新提案交換意見,這兩份提案是在3月2日至3月6日漁業補貼談判週結束時才提出的。」         威爾斯主席在信中強調,「基於WTO第12屆部長會議(12th ministerial conference, MC12)(該會議已於3月15日宣布取消)的最後期限、第11屆部長會議(12th ministerial conference, MC11)之決議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第14.6條之要求 ,以及全球魚群資源狀況,漁業補貼談判工作的時間仍相當緊迫,因此,維持漁業補貼談判動能是非常重要的。」         由於WTO已暫停所有面對面會議和虛擬會議後,威爾斯主席敦促會員們於3月26日前以書面形式來提出對印度和LDCs提案之意見。隨後,威爾斯主席將綜整所有會員意見,並分發給所有的代表團。         然後印度和LDCs將透過WTO秘書處,於4月3日前再以書面形式回覆所有會員的評論和問題。最後,WTO秘書處再依據印度和LDCs的書面回覆彙編成一份文件,並於4月6日分發給所有的代表團。 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 陳逸潔、王惠正編譯 備註:原文資料來源為Washington Trade Daily(2020/03/20)付費報導,故暫不提供連結,敬請見諒。 更多WTO農業新聞,請見→→臺灣WTO農業研究中心
2020/03/30
你相信植物會尖叫嗎?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Tel Aviv University)研究發現,蕃茄與煙草作物在壓力環境下會發出聲音。實驗中將蕃茄與煙草分成三組:乾旱組、切莖組、控制組,放置在音箱中一小時,每盆植物均放置2隻麥克風作為收音用。研究發現,番茄和煙草分別於乾旱組發出聲音的次數分別為每小時35次和11次;剪莖組時每小時發出聲音的次數分別為25次和15次;控制組植物發出聲音的次數都是每小時少於1次。   科學家也將蕃茄移至溫室中進行實驗,測試室外是否能辨識植物所發出的聲音,其實驗結果與音箱實驗吻合。此研究也可應用於實務面,未來某一天,農民能傾聽植物的聲音,了解植物們需要些甚麼。
2020/03/27
菌絲體複合物具有生物可分解、低密度、重量輕、耐熱、防火性能以及生產成本低廉之特性,具有替代石化燃料製成的建築材料之潛能,目前美國、韓國等建築公司與NASA均已運用菌絲體複合物做為研發素材。
2020/03/26
七國集團(Group of Seven, G-7)於今(2020)年3月16日召開緊急視訊會議,會後發布聯合聲明,表明在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肺炎疫情大流行期間,G-7領袖誓言全力支持全球貿易與投資。   隨著越來越多海外旅行被暫時禁止及商業活動也被迫暫時停止營業,世界各地愈發關切疫情會帶來的全球經濟衝擊。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John Trump)於今年3月16日承認美國經濟可能因此走向衰退,但他預期這次衰退應是短期,且預測經濟將會隨著疫情結束而回升。   以下是G-7領袖之聲明:   「身為G-7領袖的我們必須承認,COVID-19肺炎疫情不只是人類悲劇,也是全球公衛危機,同時COVID-19肺炎疫情也將為全球經濟帶來重大風險。我們承諾會致力於採取必要措施,以透過更緊密的合作與加強協調彼此的投入,來確保強而有力的全球響應。儘管目前面臨的挑戰可能需要採取國家緊急措施,但我們仍舊承諾會致力於穩定全球經濟。為此,我們堅信目前關於COVID-19肺炎疫情大流行所帶來的挑戰需要一個國際協調機制,其應基於科學與證據,同時與我們的民主價值一致,並善用私營企業的力量。   承諾全力動員我們政府來進行: 協調必要的公衛措施以保護人們免於COVID-19的威脅; 恢復信心、成長與保護工作; 支持全球貿易與投資; 鼓勵科學、研究與科技合作。   藉由協力合作,我們將會解決疫情所帶來之健康與經濟風險,並為強勁、永續的經濟成長與繁榮的強勢回歸作好準備。 加速因應COVID-19   我們將會盡全力去保護國內人民的健康與安全。並且升級對疫情爆發的回應仍是我們首要之重。我們將會配合各國的努力以延緩疫情的傳播,包含藉由合適的邊境管理措施。   我們將會強化國內與全球的健康系統。我們全面支持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針對疫情與健康所建議的緊急措施,以避免留下任何地理破口,並鼓勵所有國家、國際組織與私部門來參與支持全球合作,諸如「全球防治與因應計畫」(Global Preparedness and Response Plan)。   我們強調即時資訊分享的重要性以確保取得最佳且最新情報,並優化防疫策略與減緩措施。   我們將會整合流行病學與其他資料以更了解病毒,也更能有效地對抗病毒。   我們將會提高彼此合作研究的努力,包含透過自願性支持全球聯盟如全球流行病預防創新聯盟(global alliance Coalition for Epidemic Preparedness and Innovation)。我們秉持有效、安全與易取得的原則,支持來自公私部門所贊助之共同研究專案的發表,以及支持設備共享,以達到快速開發、製造與分配療法與疫苗。   我們將努力提高該等最需要醫療設備地區的醫療設備可得性。   基於數百萬民眾主要是透過社群媒體來取得資訊與新聞,因此我們將透過協調線上平台,以最大程度地讓公眾取得最新且最正確的相關官方資訊。   為了執行這些目標,並且在必要時候改變措施,將需要各國國內各級部門的共同努力,且我們將會要求衛生部長持續定期進行每週一次的協調。 積極因應疫情造成的經濟衝擊   我們決心配合各項措施且採取一切政策手段,來確保G7的經濟強勁成長,以防範下方風險(downside risk)的發生。   最後,我們動員所有工具,包含貨幣、財政措施以及特定行動來立即支持勞工、企業與深受其影響的部門。這些支持行動對中小企業與勞動家庭來說尤其重要。   我們也會要求央行持續配合提供必要貨幣措施,以維持經濟與財政穩定,且推動經濟復甦與成長。   我們要求財務部長定期每周針對該等措施的執行情形來進行協調,並制定更及時且有效的行動。   即便是面對企業永續性(Business Continuity)的挑戰,我們仍強調國際組織協作的重要性。作為一個全球響應的行動,我們呼籲國際貨幣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世界銀行(World Bank)與其他世界組織來共同參與以更加全面地支持世界各國應對這項挑戰。我們也要求我們的財務部長與國際組織緊密合作,以快速地設計並執行國際財政協助,以幫助包含新興與開發中國家在內的經濟體來因應COVID-19所帶來的衛生與經濟的衝擊。   我們也將會解決疫情對國際供應鏈造成的混亂,並繼續努力促進國際貿易。 恢復並擴大經濟成長   我們將保持決心持續合作以執行是項措施來回應這次疫情造成的全球危機。面對經濟挑戰,我們有決心不僅要恢復疫情爆發前所預期之經濟成長,也要為未來更強勁的經濟成長建立基礎。我們將持續透過G-7來合作並呼籲二十國集團(Group of Seven, G-20)也能支持,以強化並擴大上述這些努力。」 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 陳逸潔、鄭亦君編譯 備註:原文資料來源為Washington Trade Daily(2020/03/17)付費報導,故暫不提供連結,敬請見諒。 更多WTO農業新聞,請見→→臺灣WTO農業研究中心
2020/03/25
俄羅斯連袂各學研研究單位進行植物生長調節劑的研究,試驗結果發現二茂鐵衍生物之分子具備穩定性與低毒性,除了能刺激玉米種子促使萌芽外,也能抵禦除草劑效用,提高作物的生產效能。
2020/03/24
隨著海洋漁業資源減少,水產養殖成了人類消費水產的替代選項,然而水產養殖飼料中占比約40%的「魚粉」,大部分是來自海洋捕撈中的雜魚製成,因此魚粉也受海洋資源枯竭影響,成本逐年提升。
2020/03/23
加拿大薩斯喀徹溫大學研究團隊採用SFX與IMD兩種農藥進行蝗蟲視覺偵測之影響,發現經IMD處理的蝗蟲反應時間變慢,進而削弱蝗蟲跳躍和逃避危險的能力,而SFX則反之;但對於SFX對於其他物種與環境的影響仍需更進一步研究。
2020/03/23
害蟲(pest)是食用或危害農作物的生物,例如:蛞蝓(slug)啃食萵苣(lettuce)葉片。害蟲可以用農藥抑制,或是引入其他物種進行制衡,這也稱為生物防治。   農藥是噴灑在農作物上的天然或是化學物質製成,像是可控制昆蟲的殺蟲劑、控制真菌的殺菌劑,以及抑制雜草生長的除草劑。農藥可藉由曳引機或是無人飛機進行作物噴灑,又或者當進行人工農藥噴灑時,需衣著齊全裝備避免農藥中毒,舉例來說,DDT(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是一種20世紀時研製的殺蟲劑,當時是用來殺死傳播瘧疾的蚊子。DDT在自然界難以分解,生物體內發現DDT的殘留並進入生態食物鏈中,越頂層的生物其體內DDT的含量越多,鳥類的蛋殼變薄而容易破裂,造成生育率下降,由於進化與自然選擇的結果,最終禁止使用DDT。   一些害蟲對於殺蟲劑以具有抗性,而有抗性的害蟲持續增加,這意味著這些農藥已經無法除去這些害蟲,除了施用農藥,農民也可以使用生物防治,像是運用天敵法(例如:瓢蟲)進行害蟲數量抑制;但有時後在環境中引進新物種可能會發生意想不到的影響,夏威夷蔗蟾蜍(hawaiian cane toad)就是一個例子,牠是由澳洲人引入,原本是想要抑制甲蟲吃甘蔗的問題,然而這些蟾蜍對甲蟲的影響很小,相反地,因為夏威夷蔗蟾蜍在當地沒有天敵,反而迅速在澳洲當地繁衍,當地某些物種因為夏威夷蔗蟾蜍的擴張而遭受滅絕,反而造成新的生態浩劫。
2020/03/23
來自美國稻米生產州的參議員們呼籲美國政府在與英國進行自由貿易協定談判時,應致力於擴大美國稻米進入英國市場的出口機會。   參議員們指出,在2007年前,英國曾是美國稻米最大的進口國之一,但在過去十年間,歐盟卻限制美國稻米進入歐洲市場的機會,也包含英國市場。   在參議員們連署給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的信中表示,既然現在英國已不是歐盟成員,且美國政府也正準備展開與英國的雙邊自由貿易談判,這是美國重新恢復英國稻米市場的機會。該信指出:「有鑑於英國市場對稻米的需求,以及美國與英國進口商既有的商業關係,美國稻米產業已準備好透過美英貿易談判,重新取回相當的市場佔有率。恢復英國這個重要的出口市場應能為美國稻米生產州的經濟帶來顯著且正面的影響,尤其與其他美國農產業一樣,近年來美國稻米產業也同樣在不景氣中苦苦掙扎。」   這份連署信由阿肯色州參議員布茲曼(John Boozman)先生撰寫,並由阿肯色州的柯頓(Tom Cotton)參議員、密蘇里州的布倫特(Roy Blunt)參議員與霍利參議員(Josh Hawley)、 密西西比州的威克Roger Wicker參議員與海德-史密斯(Cindy Hyde-Smith)參議員、德州的康寧(John Cornyn)參議員與克魯茲(Ted Cruz)參議員簽名連署。 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 陳逸潔、林厚和編譯 備註:原文資料來源為Washington Trade Daily(2020/02/12)付費報導,故暫不提供連結,敬請見諒。
2020/03/20
日本京都立命館大學的研究學者為了因應氣候變遷與未來全球人口爆炸可能造成的糧食不足危機,進行相關議題研究,說明氣候變遷的發生或許是重演1萬多年前冰河時期的情況;而發現生成果膠的酵素,也為植物生理控制的研究門檻邁進一步。

網站導覽
活動資訊
訂閱RSS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