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見回饋

茶改場用破壁速萃技術 強化國產茶飲原料競爭力

2025/06/19 @臺灣

摘要

農業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開發「破壁速萃技術」,結合「濕裁切技術」,大幅提升國產茶葉及其他飲料作物(如薄荷、洛神葵)的萃取效率與品質,降低生產成本。此技術不僅能保留洛神花天然色澤並增加花青素含量,還可將白米、蕎麥等轉化為多樣化茶飲原料,強化國產茶飲市場競爭力,目前已授權給六家業者。

示意圖

茶改場用破壁速萃技術 強化國產茶飲原料競爭力

  農業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針對國產飲料作物產製過程,運用新型的破壁速萃技術,可提升萃取效率與品質,並降低生產成本,強化國產茶飲原料於市場競爭優勢。

  茶改場今天舉行記者會,介紹透過破壁(破壞細胞壁)速萃技術,可去除傳統茶飲製程的不良雜異味及提升萃取效率與品質,同時降低生產成本,有效強化國產原料於市場競爭優勢。

  茶改場場長蘇宗振說,為提升國產茶葉利用率,茶改場112年已推出速萃調飲茶新型加工技術及原料,於茶葉加工流程中導入「濕裁切技術」,可有效提高茶胺酸、還原糖等成分萃取率,且茶湯顏色穩定滋味甘甜,並能降低樣品乾式粉碎裁切所造成的損耗20%以上。

  蘇宗振說,以「濕裁切技術」搭配新研發的「破壁技術」,除可應用於茶葉加工外,更可擴及薄荷、洛神葵等許多香草或水果的飲料作物,經由新型技術處理的原料,具有更高的成分萃取效率及更佳的感官品質,例如洛神花茶,以往在烘乾過程中,洛神花的顏色會變暗,破壁技術能讓洛神花保有天然的粉紅色,且花青素會比傳統製程提高3倍。

  蘇宗振說,年輕族群飲茶多半以健康、特色、便利性等為主要訴求,目前大多數的茶飲原料都是進口,透過破壁速萃技術,將可開發出低成本、多樣化的國產茶飲原料,例如用白米就可做出玄米茶,蕎麥也可變成用喝的茶飲原料,無論是鎖定於精品的原葉茶樣,抑或是大眾化的商用茶樣,新型態的速萃茶飲原料,都可推廣至手搖飲或罐裝茶飲等業者,目前已將相關技術授權給國內6家業者。

  茶改場說,新式茶飲原料加工技術屬於非專屬授權,有興趣的業者可與茶改場聯繫,了解更多技術細節與產品開發。

【延伸閱讀】- 茶改場「臺灣橙茶」新製程 散發獨特花果香

資料來源

關鍵字

資料讀取中

推薦文章

資料讀取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