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0 @臺灣
桃園農改場耗時12年育成芥菜新品種「桃園3號-圓頭仔」,解決現有品種暖冬變形問題。其圓球形狀佳,口感嫩,側枝少易於採收。目前已技轉給業者,將以真空包裝在傳統市場上市。
示意圖
「榨菜」用炒、煮湯都美味,是使用芥菜瘤莖製成。桃園區農改場今天表示,花12年育成芥菜「桃園3號-圓頭仔」,暖冬不變形,仍是賣相佳的球型,且嫩,已有業者技轉契作加工將上市。
農業部桃園區農業改良場五峰分場助理研究員紀銘坤告訴中央社記者,榨菜就是使用芥菜的瘤莖醃漬做成,採買時分成整顆、切片、切絲3種樣態,整顆價格最好;目前主要品種為五峰種四川芥菜,雖具備晚抽苔、病害少、風土適應性佳等優點,但遇暖冬,瘤莖會伸長,變成寶塔形狀,而非賣相佳的圓球型。
為此,紀銘坤說,桃園區農改場2013年起,到溫度較低、病蟲害較少的山上進行雜交、選拔6個世代,選出6到8個品系,再到平地試種,最終選出TYSM130602此一優良品系,然後命名為芥菜「桃園3號-圓頭仔」,瘤莖形狀比五峰種四川芥菜的更圓,且芥菜側枝少,可減少人工採收時間,並有利於機械化採收。
他說明,育種的全程在2023年完成,當初並在雲林、彰化、桃園試種過;此品種的繁殖及採種技術也已在2024年8月,由農業部農業智慧財產權審議會第10次會議通過非專屬授權案,同年11月接受非專屬授權的技轉申請。
何時上市,紀銘坤說,桃園有1家加工業者申請技轉,契作地點在雲林,通常1分地可以產出5000多台斤,這家業者3、4月剛採收,要進入加工作業,之後會以真空包裝1包1顆上市,一般都是進入傳統市場銷售;這家業者並告知,「桃園3號-圓頭仔」的口感比之前的品種嫩。
紀銘坤補充,國內四川芥菜(莖瘤芥)每年大概11月中旬播種、12月冬至前定植,隔年元宵到清明採收,9成自給自足;其他1成進口,主要來自中國四川,通常是輕度加工,醃漬2、3天,特色是口感比較嫩;台灣加工則會醃漬1個月到半年,特色是比較香、有口感。【延伸閱讀】-桃園區農改場改良土壤鹽害 設施蔬菜產量增4成5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