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鵝絨」軟黃金的溫暖旅程 從農廢到50倍價值的隱形臺灣之光
MENU
新北市每日產生約370噸廚餘,其中八成是生廚餘,經脫水、破碎後進入高效堆肥廠或提供發電業者使用,但處理過程耗費大量能源與人力。為減輕後端負擔,新北市推動廚餘堆肥箱,讓家戶能自行處理廚餘,減少垃圾車載運量。
台灣社區協力農業協會理事長陳建泰改良田間堆肥方法,設計出適合家戶使用的廚餘堆肥箱,以木屑為基底,隔絕臭味並加速廚餘腐熟,一至兩個月即可轉化為肥料。新竹市新雅社區已放置40個廚餘箱,居民反映操作簡單且無異味,堆肥可用於種菜,液肥則澆灌盆栽,成效顯著。
高雄環境講師施伍育在自家陽台設置廚餘箱,實現都市家庭的廚餘管理,並以堆肥種植香草與蔬菜,推動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此外,學校、企業與社福機構也逐步投入廚餘減量行動,透過堆肥處理廚餘,實現資源循環,邁向「零廚餘」的未來。【延伸閱讀】-小小昆蟲黑水虻,成為循環經濟的新寵兒|廚餘去哪兒?黑水虻來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