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見回饋

中國「農科這十年」創新合作促發展 構建開放新格局

2023/05/12 @國際

摘要

中國農業科學院堅持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科技創新,主動融入全球農業科技創新網路,統籌利用全球優勢創新資源,推動解決農業科技領域的重大挑戰,大力推動農業科技「走出去」,以開放合作提升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能力,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廣領域的國際科技合作新格局。

示意圖

中國「農科這十年」創新合作促發展 構建開放新格局

國際一流合作創新體系日趨完善

  國際合作戰略研究不斷強化。研究構建「兩個一流」建設指標評價體系,制訂《中國農業科學院關於貫徹落實「兩個一流」指標體系的指導意見》;發佈《中國農業科學院「十四五」國際合作發展規劃》,有效推進了全院「兩個一流」建設。

  「國際農業科學計畫」建立以我為主新機制。聚焦全球農業科技前沿熱點和我國農業重大戰略需求,利用創新工程,率先發起「國際農業科學計畫」(以下簡稱「計畫」),與哈佛大學、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等世界一流大學開展高水準協同攻關研究。

  高水準國際合作研究成效顯著。獲批中國-歐盟政府間國際科技創新合作重點專項8項。主辦第七屆國際作物科學大會、第二屆國際農業基因組學大會、第一屆國際生物防治大會、中國農業展望大會等享有較高國際聲譽的大型專業學術會議及活動30餘場。國際化人才培養全面提升。成功取得因公臨時出國分類管理許可權,持續完善和優化科研出訪管理機制,高效服務農業科技對外交流與合作。

「一帶一路」科技合作紐帶日益緊密

  「一帶一路」農業科技合作亮點紛呈。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近30個科研機構(大學)簽訂了戰略合作協定;主持援建和共建的中國-羅馬尼亞農業合作聯合實驗室、中國-哈薩克農業科學聯合實驗室、中國-烏拉圭大豆研究與創新聯合實驗室被科技部列為國家「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沼科所成為農業農村部和外交部聯合授牌的首批「中非現代農業技術交流示範與培訓聯合中心」之一,中阿沼氣中心專案連續三次成功入選聯合國南南合作與三方合作促進可持續發展優秀案例。

  農業科技「走出去」成果豐碩。啟動創新工程國際合作協同創新專案,助力我國優良動植物種質資源、優勢技術和拳頭產品走出國門。創新埃及高致病性禽流感專供疫苗創制模式,與埃及研究機構、行業協會、養殖企業和埃及政府部門建立海外版「產學研用」聯盟。牽頭開展草地貪夜蛾等有害生物及外來入侵生物的監測,集成完善水稻、玉米、小麥、棉花、蔬菜與果樹有害生物及外來入侵生物綠色防控技術體系,提出草地貪夜蛾分區治理的策略,建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作物有害生物的預警、監測和綠色防控技術合作機制。

  科企協同對外合作機制日趨完善。成立「中國農科院海外農業研究中心」,發揮海外農業研究智庫作用。建成首個國家級海外農業資訊服務平臺體系,資源建設總量逾1.2億條。完善各類資訊發佈傳播平臺,連續舉辦五屆海外農業研究大會。牽頭組建全國農業科技「走出去」聯盟,集聚國內農業科技合作優勢單位及資源,開展「科企融合」路徑與模式研究,系統組織海外農業資訊調查、海外專項調研、境外聯合培訓班,提供戰略規劃指導和能力建設培訓。

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持續提升

  農業科技外交成績斐然。積極參與落實國家領導人外交倡議和對外承諾,高品質承辦聯合國糧食系統峰會中國國家糧食安全與可持續發展對話會,起草的《中國糧食系統可持續發展路徑報告》被列為峰會成果之一;承辦國際糧食減損大會主題論壇,在G20機制下廣泛宣傳我國節糧減損和農業綠色發展的經驗做法,獲得國際社會認同。牽頭落實G20、APEC、中歐農科工作組機制下的農業合作行動等。

  牽頭國際農業科技對話能力顯著增強。緊扣全球農業發展面臨的重大議題,成功主辦了6屆「全球農科院院長高層研討會」,有效提升中國農科院在全球農業科技合作的影響力和話語權。「第五屆G20農業首席科學家會議」、「海外農業研究大會」等16場高級別合作機制和對話會議,並達成多項共識和成果。

  參與全球農業科技合作治理水準大幅提升。統籌協調推動與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國際農業磋商組織(CGIAR)、國際應用生物科學中心(CABI)等國際組織的深入合作。建設「FAO-中國農科院區域創新中心」等合作平臺,依託哈爾濱獸醫所、沼科所、蘭州獸醫所等單位,成功認證9個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和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參考中心(實驗室),為國際疫病防控和南南合作技術拓展提供科學依據和支撐。【延伸閱讀】- 中國建設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促進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全面綠色轉型實施方案

資料來源

關鍵字

資料讀取中

推薦文章

資料讀取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