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見回饋

可持續農業發展促進糧食安全和營養:畜牧業起何作用?

2016/12/01

示意圖

可持續農業發展促進糧食安全和營養:畜牧業起何作用?

可持續農業發展促進糧食安全和營養:畜牧業起何作用?
台灣區雜糧發展基金會
 林俊臣  執行長 

2014年10月,聯合國轄下的世界糧食安全委員會(UN Committee on World Food Security)要求其糧食安全和營養高級別專家組(The High Level Panel of Experts on Food Security and Nutrition)就可持續農業發展促進糧食安全和營養編寫一份報告,提交該委員會於2016年10月召開的第四十三屆全體會議,內容主要針對畜牧業可以發揮的作用加以探討。這篇名為《可持續農業發展促進糧食安全和營養:畜牧業起何作用?》的報告,係就如何加強畜牧部門對可持續農業發展、促進糧食安全和營養的貢獻提出建議,因其考量點遍及國家、政府間組織、私有部門及民間社會組織等不同層面,涵括的範圍非常完整,因此是ㄧ篇值得各界ㄧ讀的報告。

 本報告將能促進糧食安全和營養的可持續農業發展界定為:「可持續農業發展指有助於提高農業和糧食系統的資源利用效率、加強抵禦能力、保障社會公平/責任的農業發展,以保證每個人都能在當前和未來實現糧食安全和營養」。由於畜牧部門是農業和糧食系統發展的有利推動力,能在全球引發重大經濟、社會和環境變革,是瞭解整體可持續農業發展相關問題的一個切入點。正如本報告標題所示,其內容側重於畜牧業,因為它發揮著重要而複雜的作用,為可持續農業發展做出貢獻,從而實現糧食安全和營養。茲將報告中所提之各項建議,值得國內參考的部分臚列如下:

ㄧ、各國應因地制宜提出實現可持續農業發展的具體途徑,此則有賴於加強各利益相關團體之間的對話、協商與協力合作。研商之主題應聚焦於如何將畜牧系統對實現糧食安全和營養做出的貢獻,並納入本國的可持續農業發展戰略。各項政策、戰略和計畫都應考慮到不同飼養系統之間的相互聯繫以及這些系統的動態變化特性。同時應提高可持續農業發展、糧食系統、衛生、社會保護、教育和營養相關政策和計畫之間的一致性,以及相關機構和部會之間的一致性。

二、將農業,包括畜牧業、飼料和相關技術問題,納入區域和多邊貿易規範和政策,以推動可持續農業發展促進糧食安全和營養;各國政府、生產者組織、私有部門和民間社團應制定合理的國家、國際食品安全和品質標準,在動物源性食品和畜牧飼料相關標準的制定和實施過程中,應將可持續農業發展納入考量,並提供必要的資源加以執行。

三、針對保護、保存家畜禽遺傳資源和推動資源分享各國、政府間組織、糧食生產者、私有部門和研究機構提出建議,採取行動減少原生境和基因庫中剩餘生物多樣性的遺傳遭受侵蝕,促進承認和保護小規模經營者和土著人民的家畜禽遺傳資源以及與這些資源相關的知識,包括他們對誰應獲取這些資源以及誰能公平分享到利用資源所產生的利益的決定權;進一步創造條件改善家畜禽遺傳資源獲取及家畜禽遺傳資源相關利益的公平分享。

四、在加強家畜疾病監測和防治方面,本報告建議各國政府組織應落實「同一個健康」的相關措施,以加強畜牧系統中的疾病監測和應對;開展各種合作關係,對跨界疾病和新型人畜共通疾病進行透明的早期預警報告;為確保遵守國際和國家法規、改善動物衛生和福利提供充分的資金和技術支援。

五、畜牧生產可在多種多樣不同的農業系統中開展,包括粗放型(如反芻動物的放牧或家禽和豬的放養);集約型(在圈欄中使用精飼料飼養幾千頭牲畜);或介於二者之間的各種中間型。為評價和應對飼養系統的多樣性及其相關挑戰,本報告共討論小規模混合系統、放牧系統、商業化放牧系統、集約化畜牧系統等四大類畜牧飼養類型,其中在台灣最普遍採用的是集約化畜牧系統。針對該系統面臨的特殊挑戰,本報告建議採行的措施中,值得我們參採的包括:


(1)在整個食物鏈中開展生命週期評估,以確定增產方案,同時最大限度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和對能源、水、氮和其它自然資源的過度利用;
(2)通過對畜群和家畜個體表現進行監測,提高技術效率;
(3)利用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的準則和私營部門相關措施,通過對集約化系統中不同物種推廣良好生產規範,改善動物衛生,並確立嚴格的實施標準;
(4)在畜牧生產中減少抗生素的使用;
(5)在不同層面和農民組織共同開發創新性方法,包括通過技術創新,推廣將糞便作為有機肥料,將作物副產品或殘餘物和廢料作為飼料。

 

 國內很少關注「可持續農業發展促進糧食安全和營養」這項議題,希望這篇報告能引發政府機關、生產者組織、私有部門和民間社團的重視,將與生活、生產、生態有密切關係的農業,尤其是畜牧業,導向可持續發展的健康方向。

*
林俊臣 執行長
台灣區雜糧發展基金會

關鍵字

文章摘譯

資料讀取中

推薦文章

資料讀取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