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文章
文章
2016/03/21
內容史丹佛的科學家,剛剛發現能源最大的來源是-直接從植物中收集電力!他們已經成功利用藻類行光合作用時收集能量,藉由截取細胞層中的電子流。我們知道可以運用藻類產生生物燃料讓汽車在路上跑,但想像一下,我們的電網是否能在自然的狀態下放在池塘中運行。不需要太好的設備,你只需要一池的水,一些綠色植物和高科技的金電極。最重要的是,過程中所產生的副產物是質子和氧氣!當植物行光合作用時,植物細胞中的葉綠素會將水分子分解產生氧氣、質子和電子。分解後,太陽的光能激發出高能態的質子和電子來傳遞,在進入細胞快速傳遞時,釋放出能量,提供給蛋白質進行糖類的合成。而在史丹佛的實驗中,研究員們能夠在電子進入其快速傳遞前截取下來。他們利用將微小的黃金電極植入藻類細胞的細胞膜內側,去蒐集這些具有高能量的電子。目前研究人員僅成功應用在細胞階層,而每個細胞皆能提供微量的能量。為了充一個AA電池的電,你需要一兆個細胞進行一小時的光合作用。研究此論文主要作者WonHyoung Ryu提到,這只是從植物提取能量的長期實驗中的第一步而已。這些科學家是最先從植物細胞中獲取這些電子,並期許透過更多的實驗來讓結果更好。
2016/03/16
內容德國建造出全世界第一座藻類供能公寓(BIQ , DAS ALGENHAUS)。BIQ已為未來整體能源的概念做好準備,該建築利用將藻類轉換為生質能、太陽能、地熱、收集廢熱等方式,使建築物能自我供應所需能源。如在發電過程中產生的熱,會被回收再利用,作為暖氣或熱水加熱的用途。這座公寓外牆(1)是培養藻類的透明水槽,底部有不同的管線可運輸藻類生長所需的養分及二氧化碳CO2,幫助藻類在陽光下進行光合作用。這些藻類會產生高達80%的甲烷(沼氣),作為燃料電池(2)所需的燃料。燃料電池在發電過程所產生的CO2可循環作為藻類成長的元素。同時,產生的熱量也可經由電站(3)存儲,讓未來能量可在需要時被提取出供建築本身使用。BIQ除了展示了建築外牆的功能性,也提供了一項新概念。讓建築外牆除了遮蔽和堅固的本身條件外,更能產生多種用途。圖:位於德國漢堡,全球第一座由藻類供電的建築公寓,由奧雅納國際設計公司與德國SSC戰略科學顧問和奧地利Splitterwerk建築師共同合作建造。
2016/03/15
史丹佛的科學家,剛剛發現能源最大的來源是-直接從植物中收集電力!他們已經成功利用藻類行光合作用時收集能量,藉由截取細胞層中的電子流。我們知道可以運用藻類產生生物燃料讓汽車在路上跑,但想像一下,我們的電網是否能在自然的狀態下放在池塘中運行。不需要太好的設備,你只需要一池的水,一些綠色植物和高科技的金電極。最重要的是,過程中所產生的副產物是質子和氧氣!   當植物行光合作用時,植物細胞中的葉綠素會將水分子分解產生氧氣、質子和電子。分解後,太陽的光能激發出高能態的質子和電子來傳遞,在進入細胞快速傳遞時,釋放出能量,提供給蛋白質進行糖類的合成。 而在史丹佛的實驗中,研究員們能夠在電子進入其快速傳遞前截取下來。他們利用將微小的黃金電極植入藻類細胞的細胞膜內側,去蒐集這些具有高能量的電子。 目前研究人員僅成功應用在細胞階層,而每個細胞皆能提供微量的能量。為了充一個AA電池的電,你需要一兆個細胞進行一小時的光合作用。研究此論文主要作者WonHyoung Ryu提到,這只是從植物提取能量的長期實驗中的第一步而已。這些科學家是最先從植物細胞中獲取這些電子,並期許透過更多的實驗來讓結果更好。
2016/03/15
內容召開聯合國氣候峰會的日子即將到來,9月23日在紐約聯合國的總部,將舉行最高層級有關氣候變化的討論,以及必須對行動和抱負等行為做出回應。在討論氣候時,食品安全的重視也越來越明顯。這個趨勢還會持續在這次峰會上嗎?農業及確保全球糧食的供應,仍然還是議程上高度重視的議題嗎?LEI的資深研究員Floor Brouwer說「將食品作為全球嚴肅的主題確實是重要的」。「舉例來說,分配糧食安全的核心角色,是政府因氣候變化而最新成立的專門小組」。Brouwer認為這種方式,對現在和未來數年內都是非常重要的。他補充到「在過幾年後政治家將變更重要的議題。但會因為聯合國,糧農組織和民族國家的高度重視,讓我們的研究人員有更多的時間做更穩健的基礎。」在近幾年我們已了解了許多關於氣候智能型農業的議題,但究竟氣候智能型農業是什麼意思?氣候智能型農業(CSA)基本上分三個綜合主題。將它總結為可持續農業的發展,在氣候變化的情況下,能提供安全的糧食,CSA對未來發展的方向而言,是為農業生產帶來道德層面的重視。換句話說,糧食生產還要考慮到全球供應的安全。原則上參與CSA的所有人,需共同負責保障糧食的安全,即使只憑藉著對農業優秀生物的物理條件和我們卓越的知識及基礎設施,在西方我們會分擔這些責任。所以,農業是可以保障未來?從某種程度上說,是的。在CSA背後利益的原因之一是農業,廣義來說,農業不僅是造成氣候問題的原因之ㄧ,也是解決方案中的一部分。農民未來會將目光放在,除了受到氣候影響的產量帶來的好處之外。我的印象中,農民被認為是生產更多糧食生產者而不是環境或能源消費的污染者。LEI和CSA有什麼關係?除了技術之外,氣候智能型農業還包含許多部分。CSA被稱為一個綜合辦法。CSA也包含了嚴肅的經濟和社會問題。這正是為何需要LEI。我們可以運用我們的專業知識,例如找到最佳的製造方法、地點等條件。我們發現農業鏈對CSA未來的概念發展,可能是有益的。畢竟,CSA不只包含因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所影響的氣候變化;也和適應有關,這將使我們更能適應乾旱,降雨量過多,及其他氣候帶來的衝擊。我們要適應這些衝擊又期待這些衝擊的發生,這是未來要面臨的關鍵。LEI在未來有專業的知識來分析做出應變的能力。為了維護健康的農場,有人建議假如農場遭受到乾旱時可直接補償,有效的做法是應該如何避免那種偶然性?你希望聯合國在氣候峰會後給出什麼信息?「我希望政治家在這個峰會上,明確向外界表示他們很認真關注現在及未來的氣候問題。在現今的條件下,我也希望他們不單單只為明天的問題找解決方案,對未來而言,經過研究所假設出的方案是關鍵因素,我相信LEI在此作出了寶貴的貢獻。」
2016/03/15
摘要這是一個關於唾液故事。這不是一般的唾液,而是胞囊線蟲的唾液,是逐年從大豆等作物賺取數十億美元利潤的一種寄生蟲。科學家發現,線蟲如何利用關鍵賀爾蒙來控制根細胞。圖:在擬南芥的根內顯示了感染合胞體病毒10天後,甜菜胞囊線蟲如何使細胞分裂素被激活。當與細胞分裂素活化相關的TCS基因被啟動,根會發出螢光,因為TCS基因以水母螢光蛋白作為報導基因。(N =線蟲; S=合胞體)
2016/03/15
摘要研究氣候變化如何影響農業,通常只看作物的產量-從單位面積土地來看產物收穫的量。氣候變化可能會影響人們選擇要在農場內使用多少土地種植以及各個生長季節所要種植的作物種類。一項新的研究必須將這些變化都考量進去,並提出研究人員可能低估了氣候變化對世界糧食供應全面性影響的建議。圖:衛星圖幫助研究人員監測種植面積和一年兩作的變化。分析顯示氣候衝擊對耕作的擴張和收縮而言是重要驅動力,表示氣候變化對糧食生產有很大的負面影響。
2016/03/15
摘要研究人員報告中表示,巨大的蘆葦生長在地中海氣候的地區,不像其他在溫暖氣候生長的草。這些草每年高度可以增長6米(約20英尺),運用光合作用最常見的作物植物,如大豆,水稻,花生。圖:蘆竹,又名蘆,在地中海氣候區大量生長。研究人員發現,蘆具有優化C3光合作用的功能。
2016/03/15
摘要新的研究表示,蜜蜂在攝取少量的農藥後,會遭受到嚴重的學習和記憶障礙,這可能威脅到他們的生存。
2016/03/03
內容發展低成本和永續性的戶外藻類生產模式,符合以下條件:•增加藻類生產的效率•降低能源需求和所需養分的成本•改善栽培的方式背景藻類目前仍屬小眾市場在生物經濟方面,藻類是永續性發展來源。目前經濟性藻類的生產,主要還是針對高單價的小眾市場。提高微藻的量產技術透過技術的提升達到經濟規模效益。方法提升各種藻類養殖系統針對不同藻類養殖系統的功能、生產效率與其相關費用,以改善養殖藻類的方式,方法如下:•改變藻類密度•改變藻類養殖的培養系統•篩選適合在戶外大量生長的藻類菌種•提升與符合感測器的設計
2016/03/03
摘要 最新基因編輯技術發展,改善了在真核細胞的基因組修飾能力。透過基因編輯的技術,建立細胞與動物模式,協助我們瞭解遺傳疾病的病理機制。基因編輯特色是可直接修正被影響的組織和細胞的基因突變,以治療傳統無法治癒的疾病。透過本篇基因組編輯應用於治療的研究,闡明其未來發展與挑戰。
2016/03/03
摘要本篇由瓦赫寧根大學Lisa Blanken、Frank van Langevelde和Coby van Dooremalen三位科學家共同在英國皇家學會雜誌論文上發表的研究成果。研究指出由於殺蟲劑的濫用,導致具抗藥性的瓦蟎族群增加並傳播病毒,使得蜜蜂大量死亡。
2016/03/03
摘要科學家修改了植物的基因,讓植物對病毒產生抵抗力。該方法是讓植物染病後造成第一次的防禦系統改變,而變成具有新的抵抗力。圖:利用兩個阿拉伯芥植物進行研究。左邊的植物,透過蕪菁嵌紋病毒感染後修改了水母螢光蛋白。在左下角的植物,感染後3週經紫外線照射下,呈現藍綠色光。而右下角未感染的植物會發出紫光,因為綠葉中有含有葉綠素。

網站導覽
活動資訊
訂閱RSS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