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文章
文章
2016/04/26
摘要來自澳洲和加拿大的科學家,發現過度捕撈鯊魚,一旦鯊魚量減少,維繫珊瑚礁健康的魚群也驟減,並危害珊瑚礁健康,使珊瑚礁更難以抵抗全球暖化。澳洲海洋科學學院的研究團隊之ㄧ米坎(Mark Meekan)表示:「鯊魚的捕撈多半是拿來製作魚翅,從中發現了鯊魚數量減少的地方同時也改變了珊瑚礁食物鏈結構。」他說:「我們發現一旦鯊魚數量減少,中級掠食者(如鯛魚)就開始增加,因此草食性魚類,如鸚鵡魚就會減少,珊瑚必須依靠草食性魚類將這些藻類清除後,才可重新生長。」鯊魚扮演著珊瑚礁保護者的角色,保護鯊魚可說是使珊瑚礁健康的最佳辦法之一。
2016/04/25
摘要 珍古德(Dame Jane Goodall)是英國科學家也是聯合國大使,在世界各地演講時,總是帶著黑白毛絨的牛娃娃,用牛娃娃向世界解釋甲烷氣體(CH4)和全球變暖的關係。在2015年聯合國氣候會議後,珍古德和動物福利國際基金總裁兼執行長唐斯 (Azzedine Downes) ,討論動物與全球暖化之議題。珍古德和唐斯,對全球未正視因肉食增加而造成的氣候影響感到驚訝,但也抱持著希望。唐斯說:「雖然人類破壞了地球,我們也有保護地球的義務,如果我們積極一點,我相信就能保護我們的地球及地球上的生物」。 COP21是由196個締約國共同參與第21次的聯合國氣候變遷公約(UNFCCC)會議,此會議為期兩週並於11月30日開始。會議主要是限制六種溫室氣體排放量,並制定其法律,而其中一種溫室氣體就是甲烷。但在巴黎COP21會議上,畜牧業和甲烷這個影響全球變暖的溫室氣體,只被提到一次。甲烷是在動物消化過程中及糞便儲存時所產生的氣體。從聯合國農糧組織的報告中,得知全球畜牧業甲烷排放量,每年有7.1億噸的二氧化碳量,佔全球人為溫室氣體排放量的14.5%。畜牧業甲烷排放量歐盟佔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的12.8%和美國占10%。 歐洲議會代表德國議員萊恩(Jo Leinen),長期致力於環境和動物的福利。他譴責畜牧業會危害動物、人類健康和地球。 歐盟每年生產83億隻動物作為食物,而美國則是生產超過100億隻動物作為食物。萊恩估計在全球每年有760億隻動物飼養後宰殺製成食品。肉類對溫室氣體的排放比全球交通運輸還多。萊恩警告的說:「全球人口現在70億,未來將成長至100億,如果每個人都這樣吃肉,那我們也不用討論氣候變遷的影響了」。畜牧業造成地球另一個危害是水資源。每樣食物都有「水的足跡」,也就是生產糧食需要不同加崙的水。每磅牛排至少需要1800加崙的水來生產。生產肉類所用的水和影響全球變暖的甲烷,只是畜牧業損害環境的開始,地球受土地劣化、水污染和空氣污染的影響還在後頭。國際人道協會想提高政治家、科學家、醫生和消費者的重視。該組織努力讓畜牧業在氣候協議中佔有一席之地。萊恩作為歐洲議會代表團主席的身份與中國談判。關注中國對待動物兇殘的方式,生產不健康的動物,並表示「從現在開始,動物福利的問題將會列入歐洲與中國議會間的議程中。」 在COP21會議上,畜牧業和動物福利專家所要傳達的訊息相當清楚「少吃肉,少暖化」此舉有利於環境、人類和動物等三方。在2015年巴黎氣候協議中,農場裡的動物沒有被提及,但是倡議人士承諾畜牧業將留在巴黎氣候協議會後討論。
2016/04/22
摘要菲律賓政府批准了新的基改規則,希望能幫助農民及進口商。植物產業局-植物檢疫處處長Merle Palacpac告訴路透社記者,五位部長已經同意此規則了。處長Palacpac說新規則可能會在4月份生效。在新規則生效前,最高法院會停止發放有關種植或進口基因改良作物的許可證,這將使近100萬種植玉米的農民及基改豆粕的買家面臨不確定性風險。法院收到由綠色和平組織的環保人士遞交的請願書。綠色和平組織表示,針對基改產品的新規則將採取行動。Palacpac說,新規則是希望在審查的過程中,能提高種植的透明度並加強基改產品的商業化,包括加強風險評估的法規和當地政府的參與。菲律賓是亞洲第一個允許基改作物用於動物飼料和食品而進行商業化的國家。這也使基改作物在菲律賓能進口超過十年,且有近70%左右的玉米是基改的作物。反對基改者認為,這種技術為公眾健康帶來風險,但支持者則表示並無科學證明此技術會帶來健康風險,且大量基改的作物,會隨著世界人口的成長,確保人們未來的糧食安全。
2016/04/22
摘要菲律賓政府批准了新的基改規則,希望能幫助農民及進口商。植物產業局-植物檢疫處處長Merle Palacpac告訴路透社記者,五位部長已經同意此規則了。處長Palacpac說新規則可能會在4月份生效。在新規則生效前,最高法院會停止發放有關種植或進口基因改良作物的許可證,這將使近100萬種植玉米的農民及基改豆粕的買家面臨不確定性風險。法院收到由綠色和平組織的環保人士遞交的請願書。綠色和平組織表示,針對基改產品的新規則將採取行動。Palacpac說,新規則是希望在審查的過程中,能提高種植的透明度並加強基改產品的商業化,包括加強風險評估的法規和當地政府的參與。菲律賓是亞洲第一個允許基改作物用於動物飼料和食品而進行商業化的國家。這也使基改作物在菲律賓能進口超過十年,且有近70%左右的玉米是基改的作物。反對基改者認為,這種技術為公眾健康帶來風險,但支持者則表示並無科學證明此技術會帶來健康風險,且大量基改的作物,會隨著世界人口的成長,確保人們未來的糧食安全。
2016/04/21
摘要根據最新研究指出,若想達到歐盟所制訂氣候相關目標,需降低食物所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目前因糧食和農業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大約占整體25%,預計到2050年其溫室氣體排放量,必須再減少四分之三以達成目標。查爾姆斯理工大學和瑞典技術研究所的研究員,研究了一系列食品相關排放的措施。除了直接減少牛肉和乳製品之消費,他們發現技術的改進才是重要的關鍵,運用更先進的技術能減少高達50%左右的排放量。如透過最新技術可大幅減少化肥產生的排放量。圖:每塊磚表示,生產每公斤肉類蛋白質的環境成本是排放10公斤的二氧化碳。由此圖可得知,生產每公斤牛肉蛋白質的環境成本平均是200公斤二氧化碳當量的溫室氣體,生產每公斤豬肉蛋白質的環境成本平均是30公斤二氧化碳當量的溫室氣體,生產每公斤家禽蛋白質的環境成本平均是10公斤二氧化碳當量的溫室氣體。
2016/04/20
摘要科學家設計出一套能讓電動車減少碳量的方法。其透過利用鋰電池中的石墨電極轉換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還原成碳。圖:太陽能熱利用電化學過程,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轉換進奈米碳管中,其可應用於先進電池中。
2016/04/19
摘要在Matthew Stock的報告提到,這套自動農藥噴灑系統,能藉由瞄準系統,針對目標作物進行精準的農藥噴灑,可降低99%以上的化學農藥使用。資料來源可連結影片。
2016/04/18
摘要科學家發現能利用二氧化碳和不可食用植物(如農業廢棄物和草)做成塑膠製品。研究員表示,這項新技術可以提供低碳替代技術,取代塑料瓶和其他以石油製成的產品。圖:史丹佛大學的化學研究生Aanindeeta Banerjee和助教Matthew Kanan已經研發出新方法,能利用二氧化碳和不可食用植物做成塑膠製品。
2016/04/15
摘要研究員觀察到昆蟲運用其習性通過茂密的植被,因此想出一套可應用於無人駕駛的飛行系統。且經由無人機系統改寫後,更能針對周遭環境的改變,調整其飛行速度與無人駕駛的能力。圖:蜜蜂運用光線在濃密的植被中飛行,未來可運用這種飛行特性技術用於機器人。
2016/04/14
摘要科學家正在探索各種電力來源的產生,例如有缺陷不適合販售的番茄。在佛羅里達州,研究團隊在生物燃料電池的試驗項目中,利用有缺陷的番茄來回收進行實驗。
2016/04/13
摘要第一個人造的Mn4Ca群,模仿光合作用中氧氣釋出蛋白複合體一種極有效且容易實現的人工光合作用,或許可以製造乾淨的能源。甚至是下個能源的解決方案。利用太陽能模仿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形成來取代化石燃料。
2016/04/12
摘要全球糧食面臨危機逐漸增加,如自然災害、經濟和政治風險、氣候變遷及資源短缺。現有的糧食供應系統在面對都市逐漸成長的人口變化下,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是否可藉由供應模組的優化和大數據整合的方式來提高其應變能力,並透過食物價值鏈的方式,強化食物供應。圖:都市人口大量集中,嚴重影響糧食問題,就連主食-米,也受到市場波動的影響。

網站導覽
活動資訊
訂閱RSS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