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文章
文章
2016/03/03
摘要根據最新研究指出,若想達到歐盟所制訂氣候相關目標,需降低食物所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目前,因糧食和農業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大約占整體25%,預計到2050年其溫室氣體排放量,必須再減少四分之三以達成目標。
2016/03/03
摘要少量的農藥,會影響熊蜂在野花中覓食的行為,改變其原本喜好的模式,也阻礙了其學習採集花蜜和花粉的能力。圖:少量的農藥,會影響熊蜂在野花中覓食的行為,以上是根據圭爾夫大學的研究。
2016/02/03
背景來自科學機構,大學,多元科學組織,政府,國際組織,農民組織,私部門和民間社會的組織,超過160人,來自38個國家,在荷蘭Wageningen召開氣候智慧型農業的全球科學會議,在2011年10月的24-26日,會議內容是要確認將影響氣候智慧型農業的科學重點。 參與者盤點了全球科學知識的現狀和全世界關於氣候智慧型農業的最佳做法;為了做進一步的發展,需要確定主要的優先事項,同時用確實有效的方式來實行可能的措施。會議的重點如下:•持續強化氣候智慧的解決方案-永續增加生產力(food security)的同時需要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氣候智慧型農業需克服的障礙;  •需對技術與社會的易變動性及風險性進行管理-氣候智慧風險的管理是個經濟的選擇。2010年荷蘭在Wageningen舉辦全球科學會議有關農業永續增加生產力(food security)和氣候變化的議題後續討論的結論是農業(包含林業和漁業)必須是氣候變化解決方案的一部分。1.氣候智慧型農業提高農業和景觀層面的研究,教育,推廣和創新。我們的研究員、學者及研究的資金,為了增加氣候智慧型農業的比例,承諾優先考慮以下幾個農場研究的方向:a.可持續集約化 – 產生更多更有效的投入,並減少對環境的影響b.綜合科學的方法c.對2030年的孕育計劃d.減緩氣候變化e.透過國家的政策與支持來克服氣候智慧型農業的障礙f.氣候風險管理g.科學交流2.為氣候智慧型農業呼籲,協助所有利益相關者的平台並提高平台能力,進而改善彼此的對話,也學習有效的政策、技術和做法。3.呼籲各國政府、民間社會、私部門的執行機構,在氣候智慧型技術和方法的方式下提供幫助。4.鼓勵所有利益關係者制定政策、戰略和架構來建立氣候智慧型農業的相關研究和研發。5.鼓勵各國政府、區域組織和私部門能編列足夠的資金使氣候智慧型農業進行農村發展及相關研究和開發。
2016/01/29
摘要世界人口持續快速增長,對生產足夠的食物不斷造成了壓力。世界人口預測在2050年從現在的20億人增加到91億人。農作物的產量其實是減少而非增加,特別是在許多因氣溫上升或自然災害的增多造成的氣溫變暖和變得貧困的地區,而這些地區的人口是成長很多的。目前,全球四個最重要農作物的產量為玉米,水稻,小麥和大豆,四個農作物的產量只增加0.9〜1.6%,在2050時,為了跟上人口數的中間值成長的預測,全球農業生產需要增加60-110%的產量。Tilman 等人在2011年發表的文章中提到預計在2005到2050年,農作物的需求可能會增加100-110%。然而,這些情況下會忽略分配和儲存問題,在世界各地造成生產過剩和糧食的浪費。除了醫學的進步,在綠色革命期間,全球糧食的產量成長速度不足以應付迅速成長的全球人口。儘管如此,要生產足夠的食物,對世界各地來說有很不同的影響。舉歐洲或北美為例,我們已經連續多年目睹了“生產過剩”的問題,有很多生產的食物出口到其他地區,在某種程度上是因為農業生產和出口補貼所驅使的,這也使我們農業生產能夠在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國家中脫穎而出。雖然綠色革命使糧食的產量顯著的增加,糧食生產的集約化也造成了外部成本。如生物多樣性的喪失,人類健康問題(如食物受農藥污染,農民因施用農藥而產生的健康問題),湖泊、河流和海洋優養化,例如法國的Brittany coasts。雖然過去的20年,歐洲的湖泊和河流已做了改善,不過污水處理廠的水質還是主要的問題。在許多飲用水流域水質的惡化仍然是個重要的問題,主要是因為農藥中硝酸鹽的污染。綠色革命的世界型模式使能源使用的增加、化肥的價格的增加、農藥使用的增加和小農戶推廣的不足也達到上限。因此,在過去幾十年中人們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不論是生產極大化還是滿足社會多樣化的期望。農業生產的問題除了食物或纖維的供應,最近已擴大到包括生態系統的服務。像自然和半自然生態系統,農業生態系統可以提供的生態系統服務,如碳吸收,授粉,或水過濾。這將對無論是慣用的、綜合的、有機的、小或大的規模,各類農業糧食生產性及彈性的改善是必要的。很多年來,人們一直在探討農業生產最適合的方法,必需同時對環境友善、社會公平以及經濟有效益的。農業選項的範圍從高科技基本運作到生態基本運作。一方面,以精緻農業或使用基改作物可能有助於滿足未來的糧食需求。另一方面,更完善的利用不同層次的生物調節機制,像是以生物性防治田間害蟲,並整合自然景觀元素融入到農業景觀,以減少農藥的使用是可行的選擇。其他方式,如不耕作或減少耕作可提高土壤生物活性和提高土壤肥力。後面的這些選項是所謂生態型農業的做法,這是運用生態過程和提供生態系統服務的做法。生態型農業的做法,可有助於農業不同的目標:為日益成長的世界人口提供足夠的食物,生態型農業不會對環境造成損害或危險,限制使用非再生性能源,並確保農民經濟收入的可行性。
2016/01/27
摘要幾種新的植物育種技術(NBPTS)在過去十年中已被開發,並讓人們可以精確地運用植物中基因組的變化型態。主要的問題,不是技術方面的問題,而是控制這些新技術模糊性的問題。2007年時歐洲專家小組做了八個NBPTS的定義,所產生的植物及其產品是否涵蓋轉基因生物的立法是一個長期爭論的話題。顯然地,有關轉基因生物的立法將嚴重地影響稅後淨營業利潤的運用,因為轉基因植物必須通過歐盟一項昂貴且耗時的轉基因生物批准程序。在這次審查中,我們比較了一些由歐盟專家小組做的NBPTS的定義,內容有關傳統育種技術和傳統的轉基因植物。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國際討論過程中,NBPTS的列表可能會簡短(或延長)。從科學的角度來看,有一些爭議是NBPTS開發的植物和傳統孕育的植物往往難以區別,也期望對健康和環境不會有較高的風險。在NCBTs的未來規範辯論的結果和長期累積的證明,轉基因植物的生物技術安全已被人們商業化也被評估其風險。基因改造,NBPTS或其它未來的技術被視為植物品種改良過的技術,應該要根據新的特性做完評估後得到最終的產品,而非用技術創造新的植物品種。
2016/01/26
摘要一群植物必需的基因和傳遞土壤營養的真菌,已經被科學家發現有互利的關係。他們比較這種有共生關係植物的基因組,和其他沒有共生關係的植物。愈了解共生的遺傳基礎,未來或許用更少的化學肥料施用可以獲得更好的作物產量(生產)。圖:在顯微鏡下,真菌在植物根部的細胞內呈現叢枝樹狀,這使真菌能將土壤養分傳遞給植物。這真菌即為被標定為螢光化合物者。
2015/12/07
內容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離岸水產業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克里夫•古蒂(Cliff Goudey)建造了能夠依靠自身能量自動運轉的養殖籠。他採用了總部設在緬因州的海洋農場技術公司製造的Aquapod養殖籠。專利Aquapod™是一種獨特的密封系統,用於海水養殖,適用於粗糙的開放的海洋環境和物種的多樣性。它由三角形面板鑲嵌而成,表面塗有一層乙烯基,採用鍍鋅鋼材將直徑從8公尺至28公尺大小不等的球體組合而成。藉由Cliff Goudey發明的這項技術,漁民可以輕鬆定位養殖籠,而不必使用漁船牽引。 由於市場對魚類的需求越來越大,專家警告稱,不斷增長的世界人口正迅速耗盡海產品,同時令世界野生魚種資源大大減少。根據聯合國糧食和農業組織(FAO)的統計數據,全球70%的魚種或被充分利用(即按照目前這一速度,我們幾乎無法保證魚群自身數量的恢復),或被過度捕撈或陷入耗竭。 這種高度自動化的養殖籠或許將迎接一個全新的漁業養殖模式。有一天,它們會模仿自然系統,隨著某些指定的海流自由流動。高度機械化的養魚場將遠離高度汙染的海岸地區,可以更大規模、更健康地進行海產品養殖。在海岸地區,養殖魚類會遭受水質不佳的侵襲,同時又因排泄物污染海水。而且,未來深海養殖籠甚至可以利用太陽能、波浪能等可再生能源為自身供給能量。   資料出處: SpaceCollective 關鍵字: Aquapod深海養殖籠
2015/12/02
摘要 亞太糧食肥料技術中心(FFTC)郭忠吉顧問受邀由社團法人中華種苗學會於本(104)年11月24日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種苗改良繁殖場舉辦的「水稻與果樹種苗產業現況及趨勢」研討會中擔任主講人,演講主題為「東南亞熱帶果樹發展現況」,內容概述FFTC於農委會科技計畫「拓展東南亞熱帶果樹種苗市場之技術研發策略規劃」中所取得之東南亞國家果樹市場資訊,包括果樹產業基礎建設、市場需求及喜好、種苗市場量能等,同時提出我國外銷果樹種苗的相對優劣勢,藉此次研討會與與會之種苗業者分享,以期後續可做為台灣果樹種苗外銷策略規劃之基礎資訊參考。   資料出處: 亞太糧食肥料技術中心 關鍵字: 東南亞熱帶果樹  報告檔案: 【東南亞熱帶果樹發展現況】
2015/12/02
內容 根據2013年「國際紡織產業消費報告」指出,棉布佔該產業約3/1的消費量。然而,生產棉花需要大量勞力投入,且需要許多化學藥劑與水資源,以下介紹幾種有效使用自然資源的創新技術,看看它們如何打造永續的織品。 ・香蕉莖 儘管每生產1公斤的纖維只需要37公斤的香蕉莖,但每年被丟棄的香蕉莖卻高達十億噸!單是菲律賓的的農園,一年就可以生產超過三十萬噸的纖維。 香蕉纖維幾乎是碳中和產品,且其柔軟度相當於麻和竹纖維,Offset Warehouse的創辦人認為此材質很適合做夾克、裙子和褲子。 ・鳳梨葉 因為無法再忍受鞣製皮革時,需要使用大量的化學藥劑,Ananas Anam公司的Carmen Hijose開發Piñatex取代石化紡織品。Piñatex最棒的部分就是,它是由鳳梨收成時額外的副產品—鳳梨葉纖維所回收製成,過去這些葉子被丟棄地面自然腐敗,現在則能有效被生產成Piñatex。 製造Piñatex也為當地的農業帶來其他好處,製程中產生的生物質可被轉換成肥料,可以使用在下一季的鳳梨種植。重要的是,它的生產成本比皮革便宜近40%! ・椰子殼 椰子樹常因為它能提供椰子肉、椰子汁等多用途而被稱為生命之樹,但其價值不只如此。椰子殼具有纖維特質,一千顆椰子可製造10公斤的纖維,且椰子通常只要30~45天就可收成。 椰子纖維的利用是在運動用品上名為37.5 Technology的技術,利用椰子殼和火山物質所製成,它很適合製作運動衣,可以加強其運動性能。此外,椰子殼纖維也可以作為農民的有機肥料,減少殺蟲劑的用量並確保椰子在時尚供應鏈中的循環使用。 ・基因轉殖草莓 設計師和研究員的Carole Collet建立MA Textile Futures課程,採取了Wonkalian方法仿生學的概念,其中自然和諧和技術工作提供有利生態的解決方案。該項目重點發展系統,例如,轉殖基因的草莓植株最終可能從它的根部長出的蕾絲,蕾絲花邊可以被用來編織一件衣服。如同植物栽種,使用陽光和水就能生產出衣服且不會產生任何廢棄物,這樣的系統將大大改善環境…或許在不久的將來人們就能在窗台種出所有需求? 發展我們自己的紡織品可能是對抗快速時尚的一個好的解藥,但其實首當其衝的那些時尚品牌還不需要擔心,因為即便人類可以有效利用生物科技,這些技術至少還要20年才能真正成熟。   資料出處: The Guardian 關鍵字: 纖維  紡織品
2015/12/01
摘要 由一個18歲少年Tom Osborn與他的青少年團隊所創立的新創社會企業,開發出用於炊煮的替代能源,以取代傳統所用的木炭和柴火。這個點子源於Osborn參加高中科展時的作品,2013年當他畢業後,Osborn創建一間名為Greenchar的社會企業。 在成長過程中,奧斯本發現了煤炭產生的煙對人體的影響,這不僅有損於他母親的健康,同時也影響全肯亞居民的健康。此外,燃燒用的木柴也是Osborn家鄉森林濫伐的元凶。 Osborn發現其實有很多農作的廢棄物都可以再製成可燃的原料,例如甘蔗渣及米糠,於是Osborn將這些農作廢棄物製成生質燃磚。與傳統煤炭相比,Greenchar的燃磚在燃燒時不會產生傷身的白煙,有較高的能源含量(energy content)且燃燒時間更持久。   資料出處: Social Enterprise Buzz 關鍵字: 生質燃磚
2015/12/01
摘要 把你的晚餐放在這款能連結Wi-Fi的食盤上,它不僅能告訴你現在正在吃什麼,裡面包含了多少熱量及營養素,還會提醒你別吃太快! 這些資料甚至還能透過APP持續追蹤,讓盤子不再只是盛裝食物的器皿而已。 市面上有諸多可以追蹤飲食的APP(包含用紙張自行記錄),但所記錄的資料幾乎都不準確,因為三餐份量往往只能靠目測然後亂猜一通。發明者Anthony 表示:「如果你跟飲食專家請教過減肥問題,就會知道每天光是多攝取200大卡,可能就是體重居高不下的關鍵,而四盎司跟七盎司的蘋果有時候就會造成這種差距。」 這款智慧食盤共裝設了三個數位相機,用全方位的掃描檢視盤子裡所有的食物,已經可以將辨識準確率提升至99%,同時經由盤底的感應器還能精確的秤出食物比重。   資料出處: Fast Company 關鍵字: 智慧盤子
2015/11/24
摘要 蜘蛛絲是地表上最強韌的材料之一,但你有想過蜘蛛絲可以做衣服嗎? The North Face和日本Spiber生物材料公司合作開發的「月球大衣」,據說將是全球第一件利用人工合成蜘蛛絲材料放上生產線的成衣。這個特別的蜘蛛絲纖維被稱為「QMONOS」,是從日文“kumonosu”一詞而來,意思是“蜘蛛網”。 「QMONOS」是將蜘蛛所吐出之蜘蛛絲解碼出絲蛋白的基因,再以重組DNA技術改造細菌使之產生蜘蛛絲蛋白,再合成為人工絲。除了衣服,這種強韌的材料還有許多可能的用途,如手術材料、人工血管與韌帶、自動零件和防彈衣等。 「月球大衣」,這種生物材料的環境友善特性,遠超過傳統織物。例如,棉花其實是全世界最毒的作物,種植過程的殺蟲劑用量超過全世界總用量的25%,農藥用量則佔總用量的12%。此外,相對於聚酯纖維或尼龍等石油材料,防水、耐髒卻有害人體和環境的氟碳材料或是多氟材料(PFC),「QMONOS」則是可生物分解的環境友善材料。   資料出處: EcoWatch 關鍵字: 蜘蛛絲纖維

網站導覽
活動資訊
訂閱RSS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