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4 @國際
隨著消費者對於食安意識抬頭,如何辨別食物來源是重要課題之一,利用脂質指紋圖譜及光譜技術,能夠快速且有效的辨識榛果來源地,準確率皆達90%以上,有望未來能實際應用於產業,協助打擊食品詐欺
示意圖
食品詐欺(food fraud)已成為備受重視的議題之一,除了對於相關產業造成經濟損失也會使消費者失去信任,為預防相關事件發生,由西班牙巴塞隆納大學(University of Barcelona)與農業食品研究與科技研究所(Institute of Agrifood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IRTA)組成研究團隊,藉由分析脂質的指紋圖譜,能夠快速辨識超過80%榛果樣品的來源地以及品種。
不同品種與產地之榛果之油脂組成成分不同,研究團隊蒐集主要品種’Tonda di Giffoni’於2019-2022年間來自西班牙、義大利、智利等地與其他品種共309個樣品,透過氣相層析測量樣品之三酸甘油脂(triacylglycerol, TAG)及不可皂化成分(unsaponifiable fraction, UF)含量,包含如膽固醇、羥基萜烯類(terpene alcohols)等多種次級代謝物,經分析結果顯示利用兩種脂質共同鑑定,其準確率達94%,可有效辨別榛果來源地及品種。若僅用TCA測量準確率則約80%,由於TCA方法較快速,建議先以TCA指紋做初篩,再輔以UF指紋,能夠最快速且有效辨識產地,相關文獻發表於Food Chemistry。
除脂質指紋外,來自比利時瓦隆農業研究中心(Walloon Agricultural Research Center)研究團隊,利用近紅外光(Near infrared )與中遠紅外光(mid-infrared)光譜技術開發辨識工具,此方法分析時間短且無須樣品前處理,識別的準確率達95%以上,相關文獻發表於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A期刊。
脂質指紋圖譜法與光譜技術皆能高效且準確辨識榛果的來源,有助於提升食品來源的可追溯性、減少食品詐欺發生並保障消費者權益,期望未來能實際應用於產業中,並藉由持續蒐集不同來源樣本以拓展該技術的應用性。
【延伸閱讀】- 結合光譜技術建立一套準確檢測南瓜品質方法,提供客觀品質保證
資料來源
文章摘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