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見回饋

盧安達及國際馬鈴薯中心發布新品種及推廣種子生產技術

2025/04/21 @國際

摘要

盧安達及國際馬鈴薯中心致力於推廣高產、抗病蟲害及耐候的新品種,同時研發種子生產技術及培訓相關人員,成效頗佳,有望促進盧安達馬鈴薯業轉型,以促進糧食安全。

示意圖

盧安達及國際馬鈴薯中心發布新品種及推廣種子生產技術

  在美國USAID- PSDAG計畫支援下,盧安達農業和動物資源發展委員會(Rwanda Agriculture and Animal Resources Development Board, RAB)及國際馬鈴薯中心(International Potato Center, CIP)合作,發布11個新的馬鈴薯品種,是近30年來首次引入新品種。盧安達市場上主流品種為Kinigi 和 Nyirakabondo,產量較低且易感病蟲害,然而農民缺乏資訊及意識,也缺乏取得乾淨種子的管道,因此新品種發布初期並未受到農民歡迎,推廣人員利用學習網站、田間示範、農民田間日等,致力於推廣產量更高的新品種,如今,Musanze 地區的許多農民已親身體驗了這些新品種的好處。

  11個新品種是針對高產量、抗病蟲害及氣候韌性進行選育,以協助農民面對氣候變遷及糧食安全的挑戰,其中Cyerecyezo、Gisubizo、Kazeneza、Nkunganire及 Ndamira這5個品種較受農民青睞。為了確保種子供應穩定,該專案協助高品質的早世代種子量產,並培訓種苗業者、相關研究者及農業推廣人員種塊生產及新品種相關知識,以利未來大規模量產。根據RAB統計,2024秋季對馬鈴薯種塊需求量增加至130,000噸,其中新品種佔需求量的52%,與兩年前相較,有大幅增長,其中,Cyerecyezo品種因高產、早收、耐旱、種塊膨大率佳及中度休眠性、較不易發芽且耐運輸等特性,為新品種中需求量最高者,約佔31.3%。
  研究人員表示,為進一步提高種塊生產效率,正在探索霧耕栽培(aeroponics)及根尖扦插(rooted apical cutting)等技術,初步結果顯示,能在2-3個月內提高生產效率。藉由此次專案合作,協助盧安達馬鈴薯業轉型,期望能夠提高生產力並減少貧困,達到糧食安全及永續農業的目的。【延伸閱讀】-糧食安全與環境永續之重要三項關鍵技術領域

 

資料來源

關鍵字

文章摘譯

資料讀取中

推薦文章

資料讀取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