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鵝絨」軟黃金的溫暖旅程 從農廢到50倍價值的隱形臺灣之光
MENU
以往科學家在伊利諾州厄巴納的豬隻日糧中發現豬的飼料轉化率較高,但科學家仍不完全了解主要原因。過去伊利諾伊大學的研究表明,銅不會改變飲食中的脂肪和能量吸收。然而,根據新的研究卻指出,這種元素似乎增強了豬吸收後利用脂肪的能力,從而提高了整個日糧的能量利用。
伊利諾州動物科學系的教授Hans H. Stein表示他們以兩種飲食分別餵不同的豬,但投餵的飲食量是相同的,控制組與對照組的飲食主要包含玉米、豆粕與含可溶物的酒粕,控制組與對照組的飲食中含有每千克僅20毫克氯化銅,而對照組則另外多含150毫克的羥基氯化銅。研究結果表明羥基氯化銅可促進脂肪的代謝,從而使豬獲得更多能量的方式。如此可以解釋投餵銅元素於日糧中,豬的飼料轉化率變得更高,這也為生產者帶來了更好的飼料轉化率和節省經濟的支出。Stein先前的研究發現脂肪和能量的消化率並沒有因為加入相同比例的羥基氯化銅而改變。因此,為了瞭解銅吸收後對脂肪代謝的影響,研究人員評估了豬組織樣品中的基因表達情況。其發現在肝臟、脂肪組織和少量的肌肉組織高度表達參與脂質代謝和脂質利用的基因,即表明飲食中的銅可能藉由改善脂肪酸的攝取、運輸和利用來影響與脂質代謝有關的信號傳導途徑。【延伸閱讀】黏土作為乳牛飼料添加物的利用潛力
這現新發現受到監管抗生素作為生長促進劑的機構的歡迎,然而銅並不一定是完美的解決方法,主要因素是銅的管制對環境影響重大,若可利用少量的銅或其他形式的方法來達到相同的目的,生產者與環境皆可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