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23 @臺灣
示意圖
台灣育成冷水性魚類技術有重大突破!農委會水試所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今年3月創台灣繁殖紀錄,首批養成的20尾比目魚種魚自然產卵,成功孵化出萬尾比目魚仔稚魚;中心主任何源興表示,今年可望再養育第二批500尾比目魚,今年確立量產技術,未來台灣人不必再仰賴進口比目魚,荷包省一點。
農委會主委林聰賢今天到台東視察農委會相關業務,在水試所長陳君如、立法委員劉櫂豪陪同下,特別赴水試所知本水產生物種原庫,分享這項高經濟冷水魚種研究成果。他表示,比目魚長成比石斑快、具市場競爭力,如今育成技術逐步成熟,未來農會委也會配合國發會於台東地區的經濟規畫技術轉移。
比目魚學名「牙鮃」(Paralichthys olivaceus),或稱扁魚、皇帝魚、半邊魚等。水試所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3年前自韓國進口比目魚苗,於知本生物種原庫展開一系列育成研究。
何源興表示,比目魚目前僅在韓、日等低氣溫國家有環境育成,台灣屬溫帶國家還沒有育成比目魚成功紀錄;這次抽取57米深海水來養殖,利用其低溫特性,並持續管控降溫至10多度,搭配飼料營養、水質管理等條件,先進行養殖試驗,兩年來20尾原本僅5公分、重不到3公克的魚苗,長成母魚3公斤、公魚1.5公斤的種魚。
今年3月研究員提升水溫嘗試提供比目魚適合的繁殖期環境,這些體態熟成的種魚不負眾望,於3月23日首次自然產卵,創台灣比目魚繁殖首筆紀錄!這些卵受精率達7成、孵化為數萬尾比目魚寶寶,儘管部分在變態為仔稚魚期間疑似細菌感染死亡,但對後續繁殖研究技術助益頗大。
目前水試所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陸續進口魚苗持續養殖,另第二批500尾種魚也持續育成中,狀況穩定,今年可望確立量產技術,預計3年後種苗量提供產業需求。
何源興指出,台灣每年進口冷水魚種包括鮭魚、鱈魚、比目魚、鮑魚等價格每年平均100億元,其中比目魚佔約10億元,若能成功研發出量產技術,技術轉移,逐步取代進口市場,大幅提升經濟產業、幫助漁民發展另一項經濟新產能,消費者省了荷包,本土也能吃得更安心。
資料來源
文章摘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