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見回饋

2016-2025 經合組織 國際糧農組織農業展望

2016/10/24 @國際

示意圖

2016-2025 經合組織 國際糧農組織農業展望

2016-2025 經合組織 國際糧農組織農業展望-1

《2016‑2025農業展望》由經合組織和國際糧農組織合作完成,結合了兩個組織的大宗商品、政策和國別專長,合作成員國亦有貢獻,以對各國、區域和全球農產品市場的中期前景進行評估。《展望》對四十一個國家和十二個地理區域的主要農產品的供給、需求、貿易和價格進行了估計。今年《展望》的特別專題章節主要關注撒哈拉以南非洲農業的前景與挑戰。
2015年主要作物、畜產品和魚類產品的價格都下降了,表明在所有子行業中,高價的時代很有可能結束了。肉價從2014年的歷史新高下滑,奶產品價格從2013和2014年便開始下滑,現在仍在下降,而農作物價格則從2012年的最高值進一步下降。低價背後的主要原因有供給持續幾年的強勁增長,整體經濟放緩所導致的需求增長疲軟,較低的石油價格,以及已經非常充足的庫存還在進一步增加。
在《展望》涵蓋的十年內,糧食需求增長預計將逐步放緩。全球人口增長是需求增長的主要動力,但人口增長正在放緩,而新興經濟體的收入增長預計也將較為疲軟。與此同時,消費者漸漸不願意將增加的收入用於消費更為基本的食物,在人口較多的新興經濟體中尤為如此。尤其是由於需要粗糧和蛋白質食物,對肉、魚和乳製品的需求增長將相對強勁,催生對飼料的更多需求。將農產品用於生物燃料生產的需求預計將停滯不前,因為能源價格較低,且數國生物燃料政策都更為保守。
發展中國家消費的增加預計將在接下來十年中將全球營養不良人口比例從11%降低至8%,營養不良人口總數則由7.88億降至不到6.5億。然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營養不良情況仍然非常嚴重,在接下來十年中,該區域的營養不良人口將占到全球此類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今天則是四分之一以上。很多國家都將面臨營養不良(卡路里過低),肥胖和微量營養素不足(膳食不平衡問題普遍)的複雜負擔。在發達和發展中國家中,糖、油和脂肪的攝入增長均將快於主食和蛋白質的攝入增長,主要是由於人們攝入了更多經過加工的食品。
預計增長的食物需求將通過生產力的增長實現,而播種面積和畜群數量則變化不大。預計產量增長將占到作物產量增量的80%。大幅增加農業面積還有部分空間,主要是在拉丁美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部分區域。非洲的大部分新播種面積都將用於生產穀物,而拉丁美洲增加的面積則主要用來種植大豆。產量增長在主要生產國預計將放緩,因為推進技術前沿逐漸變得更為艱難。但在很多發展中國家中,產量差距仍然很大,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尤為如此,彌補這些差距可以極大地增加全球供給。
由於市場整體增長預計放緩,農產品貿易增速預計將為上一個十年增速的一半左右。然而,大部分大宗商品仍將保持其在世界市場上交易的比例。自然資源豐富的國家相對較少,這意味著貿易對全球糧食安全將更為重要。但是,主食貿易受到一些國家的糧食自給政策,以及更多進行附加值產品貿易的結構性變化的限制。
對於大部分農產品而言,全球出口僅僅集中於少數主要的供給國。對於《展望》覆蓋的所有產品而言,主要的五個出口國將占到總出口的至少70%,兩或三個國家便控制了某些大宗商品的供給。進口則不那麼集中,儘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下稱“中國”)是某些大宗商品的重要市場,尤其是大豆,也包括乳製品和除玉米外的粗糧。預計缺乏資源的地區,如北非和中東,對糧食進口的依賴還將加劇。
由於供需增長總體大致相當,農產品實際價格預計將保持相對穩定。然而,還是會有一些價格的相對變化,這反映的是需求結構的調整,以及供給條件的差異,如拉丁美洲相對于亞洲,增加產量相對容易。總體而言,相對於作物價格,家畜的價格將會上升;相對於主食價格,粗糧和油籽的價格將會上升。由於現在所有大宗商品類別的價格均較低,這些結構性趨勢可能會更為明顯。
《展望》也取決於各種各樣的不確定性,包括石油價格、產量和經濟增長的變化。如果這些因素的歷史變遷繼續,那麼在接下來十年中,至少出現一次價格巨大震盪的可能性很高。這種廣泛的年際價格變化可能掩蓋長期的趨勢。氣候變化可能會使不確定性加劇,若極端天氣事件更為頻繁則尤為如此。
此外,還有一些政策上的不確定性。其中之一與中國最近宣佈改變其糧食政策相關,內容包括確定國內價格和管理倉儲。本《展望》認為這些變化會使中國實現國內保持玉米高自給率的目標,也不會嚴重擾亂國際市場。然而,去庫存的時機和規模是預測依據的主要不確定性之一。進一步的風險與俄羅斯進口禁令相關,預計這一禁令將於2017年底到期。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SSA)有9.5億多人,約占全球人口的13%。儘管這一區域正在進行經濟轉型,農業仍是為數百萬人提供生計的重要行業。農業結構和發展階段的區域差別反映了整個大陸農業生態、經濟、政治和文化的巨大差異。營養不良是一個長期的挑戰,且區域內實現糧食安全仍進展不一。
該區域的農業發展由人口的迅速增長,城市化和農村多元化,從農業向非農職業的相關結構改革,中產階級的崛起,以及對非洲大陸的耕地日益濃厚的興趣(國內和全球都是如此)所塑造。預計農業總產量將每年增長2.6%。過去產量的增長總體而言是由於種植面積擴大,與此相比,未來的產量增長將越來越多地來自於生產率的提高。需要包容性的增長以提高小規模且缺少資源農民的生產率,同時創造更廣泛的農業發展機會。
假設該區域人口繼續迅速增長,加上收入增加,現有政策和市場結構保持不變,很多國家糧食作物的產量增速預計將低於需求的增速,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食品類大宗商品的淨進口預計將在下一個十年中增加,儘管能提高生產力的投資將緩和這一趨勢。
很多國家是競爭性生產國,定期出口水果和飲料作物,以增加外匯儲備。這樣的產品可以為農民提供傳統糧食作物以外的其他機會。也可能成為這個大陸的年輕人的重要就業來源。糧食出口國數量有限,淨進口國則較多,開放的區域貿易對於糧食安全至關重要。
儘管撒哈拉以南非洲農業前景總體良好,若區域內政策更為穩定,進行戰略公共和私營投資,尤其是對基礎設施進行投資,進行適當調整過的研究和推廣,還將得到更大的改善。這樣的投資能改善市場准入,減少收穫後的損失,使人們能更多地獲得所需的投入。

資料來源

附件下載

關鍵字

文章摘譯

資料讀取中

推薦文章

資料讀取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