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文章
文章
2025/02/20
台中農業改良場發表會介紹了多項創新成果,包括文心蘭台中6號的切花與盆花應用,以及園藝治療對思覺失調症病友的支持,已成功協助2名病友重返職場。
2025/02/19
以基因工程方法開發更具韌性的馬鈴薯,添加新基因,減少植物代謝光呼吸有毒副產物所消耗的能量,由此提高產量,保障糧食安全。
2025/02/18
了解紅河豬為何可抵抗非洲豬瘟病毒的原因,有助於開發抗病疫苗,幫助養豬業對抗病毒威脅。
2025/02/17
藉由YOLOv8n演算法辨識劣質生咖啡豆如褪色、破損等,平均準確度達0.995,期望未來能應用在產業上,協助提升選豆效率並確保品質。
2025/02/14
利用安裝在葉子底部的感測器設備,幫助農民長時間持續監控植物細小變化,節省大量人力與時間,提高效率,更有效進行作物栽培管理
2025/02/13
種苗場完成400公克袋裝杏鮑菇的碳足跡盤查,總排放量為2.1245公斤二氧化碳當量,計劃向環境部申請碳標籤,可能成為首個國產有碳標籤的杏鮑菇,促進綠色消費。
2025/02/12
了解植物面對乾旱及高溫時氣孔開關機制,提升植物抗逆境能力,幫助往後更多具氣候韌性作物品種開發
2025/02/11
現代農民藉由衛星影像、無人機感測技術和人工智慧技術等智慧科技應用,改變農業生產模式,幫助農民掌握最佳收穫時機、監控土壤濕度等,大幅提升種植效益及農產品質與產量。
2025/02/10
透過虛擬圍欄的建置,不僅可為牧場管理節省時間、人力及金錢,更對環境友善,增加昆蟲與鳥類的原生棲息地。
2025/02/08
在氣候變遷的威脅下,非洲本土作物展現重要發展潛力,但須建立種原資料庫保存珍貴遺傳資源
2025/02/07
有些基因在育種中可抵禦某些疾病,卻因特殊胜肽作用,意外使植物對其他病原體更加敏感,需在育種中格外注意
2025/02/06
隨著自動化取纖技術的發展,過去被視為廢棄物的鳳梨葉片,現在轉變為高附加價值的環保紡織品原料。屏東九如鄉的農會與工研院合作,成功將鳳梨葉纖維應用於紡織品中,生產出包括帽子和西裝外套在內的低碳、抗菌產品,這一創新舉措為推動永續農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網站導覽
活動資訊
訂閱RSS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