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鵝絨」軟黃金的溫暖旅程 從農廢到50倍價值的隱形臺灣之光
MENU
硝化現象即硝化細菌將氨轉化為硝酸,是全球氮循環中的一個重要過程,導致含有氨成分的氮肥被沖走農田,造成經濟損失和環境影響。硝化副反應會釋放溫室氣體一氧化二氮(N2O),造成環境問題。迄今為止,硝化抑制劑已作為化學合成材料廣泛開發使用,但現有劑對殘留性的擔憂和抑制機制不明等課題也很多。
本研究是利用在硝化細菌的羥胺氧化還原酶(HAO),並闡明了植物來源的胡桃醌抑制氮循環的機制。透過阻礙從負責硝化反應的HAO向細胞色素的電子傳遞來阻止硝化反應。這將是世界上第一個從分子層次揭示硝化抑制劑機制案例。
研究發現胡桃醌會透過剝奪 HAO 酶的電子來抑制硝化作用,硝化細菌無法利用氨單加氧酶(AMO)將氨轉化為羥胺。
這項研究成果在2023年發表在科學期刊《應用和環境微生物學》上,透過研究成果可以開發安全且高性能的新硝化抑制劑。期待透過新型硝化抑制劑有效利用氮肥和防止流失,減少溫室效應氣體的排放,為永續農業和環境保護做出貢獻。【延伸閱讀】- 減少碳排!全球第一研發出減氮肥且高產量的新型小麥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