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文章
文章
2016/09/05
新聞稿「行政院2016年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io Taiwan Committee, BTC),將於9月6日至8日假台北福華大飯店舉行。本次會議以「擘劃生技醫藥創新研發新藍圖,建構台灣成為國際生技醫藥產業重鎮」為主軸,選定「完善生態體系、以台灣利基推動焦點領域」二大議題為討論重點。   今年BTC會議,由吳政忠政務委員主持開幕並全程參與,預計除BTC國內外委員外,三天議程中,產政學研各界代表約150人出席。為彰顯政府對於我國生醫產業發展的高度重視,此次會議特別拉高層級,針對各項議題討論案,將由部會首長親自主持,由各主責機關提出解決關鍵議題之策略與措施。  為廣徵各界洞見及寶貴經驗,共同擘劃我國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本次會議邀請到美國Vivo Capital投資公司合夥人孔繁建、Lin & Associates全球醫藥技術法規顧問公司總裁林秋雄、英國Archigen Biotech Ltd.董事長楊育民、瑞華醫藥執行副總陳紹琛、Apex Enterprises Inc.董事長唐南珊、生脈生物科技公司董事長許中強等兼具學養與實務經歷的國外專家,同時也邀請國內藥品、醫材及健康福祉領域的公協會、企業與專家共同研議,力求規劃方向高瞻遠矚,提出措施務實可行。   吳政忠指出,台灣臨床醫學和華人特有疾病的研究,在國際名列前茅;所建置的生醫研發設施,也有充沛的研發能量,為台灣生醫科技奠定良好基礎。本次BTC為擘劃台灣生技醫藥創新研發新藍圖,第一天上午將邀請台大校長楊泮池主講「台灣發展P4醫療照護的展望」,以及英國Archigen Biotech Ltd.董事長楊育民(曾任羅氏藥廠全球技術營運總裁)主講「生物科技創新產業生態系統必要的卓越文化和價值觀」。  為探討如何建構台灣成為國際生技醫藥產業重鎮,下午將接續由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報告「亞太生技醫藥研發產業中心推動方案」、科技部報告「完善生態體系,營造蓬勃生技產業環境」。第二天將由經濟部及衛福部分別報告「推動焦點領域」,會中將針對智慧創新高值醫材、藥品產業轉型創新、健康福祉創新服務等三個領域,聚焦討論。  政院希望藉由本次BTC國內外委員、各界專家與相關主責部會的深入討論,提出具體可行的發展策略與目標,成功推動台灣生技醫藥產業的蓬勃發展。
2016/09/02
全球超過80%的污水沒有被妥善處理。iMETland將在西班牙、丹麥、阿根廷和墨西哥等國家實驗一項新的淨化污水之技術以解決社區污水處理之需求,同時能對環境保護有所承諾。技術iMETland的計劃旨在透過創新的污水處理技術以發揮社區的經濟潛力,創建一個結合水、能源、信息、通信技術、土地資源和環境保護的良性循環。此技術透過四種不同地理位置之國家進行測試,如地中海(西班牙)、北歐洲(丹麥)、南美(阿根廷)和北美洲(墨西哥),而此技術特色如下:•生物過濾器:透過有電活性的細菌與導電性質之材料相結合,淨化率比傳統技術高出10倍•污水處理:將污水轉化為乾淨的水,並用於灌溉•透過ICT遠端遙控:將污水處理轉化成電流作為輸出信號,並遠端控制其技術•美化景觀:iMETland運用此技術與周圍環境做結合IMETland運用創新技術的概念巧妙的結合水、能源、ICT和土地等資源並與環境做結合,此計劃在處理社區污水時,運用有效成本、高效節能及對環境友好的方式,為污水處理之創新技術增加價值。
2016/09/01
【日本2015年十大農業技術研究】01 開發適用於中山間地域農業機械-從耕耘到管理作業一手包辦02 研發讓水梨品種結出花粉之日本梨系統-無需人工授粉且所有品種皆可應用授粉的專用品種之研發03 開發漂亮恢復易於使用的治療急救絆創型人工皮膚04 無須授粉可生長碩大果實且高糖度蕃茄變種及其基因-符合消費者及栽種者均期待的蕃茄品種05 可省略茄子授粉作業的新型基因-有利於茄科蔬菜的節省勞力與穩定生產栽培06 闡明「人類最古老農業」大麥栽種之起源-麥類的有效栽培07 闡明米粒巨大化的基因-超高產量之稻米品種之育成08 草莓自動包裝機之研發-保護軟弱果實不損傷的自動裝置機09 挽救大豆脫粒之基因-開發可有效因應機械採收之品種10 應用市售機器自製的放牧用自動飲水供給系統-善用電圍欄系統,節省家畜管理勞力
2016/08/30
亞洲畜牧與漁業研發所面臨的機會與挑戰-在高層政策會議中探討-為了永續發展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投資農業之研究畜牧業在2050年之全球趨勢:發展中國家畜牧業之需求與生產都在迅速增加發展中國家在消費肉類所取得之收益,超過了已開發國家亞洲每人平均消費力上升 從2010年到2050年,亞洲地區對牛奶的需求將翻倍成長家禽、羊肉和牛肉的需求將增加一倍以上亞洲進口量將提升,特別是對於豬肉和家禽農業生產值的比例轉移到畜牧業魚的需求量不斷增長水產養殖業的需求正快速成長中水產養殖業近90%之產量在亞洲許多亞洲國家中的小農戶仍主導畜牧業之生產畜牧業將增加農民收入在亞洲,貧富國家生產力之差距仍然存在魚對窮人飲食的重要性亞洲畜牧之問題亞洲水產養殖之問題投資於亞洲畜牧業之研究投資於亞洲魚之研究總結
2016/08/29
戰略框架: CGIAR及其夥伴將在2030年共同合作以降低1.5億飢餓人口及1億的弱勢族群-其中有至少50%是婦女。   成果: 1.降低貧窮 2.提高糧食和營養安全 3.提高自然資源和生態系統   面臨的問題: 1.氣候變化 2.政策與制度 3.性別與青年的問題 4.發展之能力   CGIAR為了達到全球性的需求,研究重點如下: 氣候智慧型農業-氣候智慧型農業主要是讓農民和其他資源使用者快速適應氣候的變化。 基因改良-作物、家畜、魚和樹木基因改良後,能提高生產效率、營養價值和資源利用效率等。 多元化培育方式-確保CGIAR在收集植物遺傳來源時,在食品安全、生產效率和適應農業系統等方面做好維安。 自然資源和生態系統服務-重點在運用生態系統以提供機會扭轉惡化之環境並增加永續生產。 整體性的成長-如性別,能為婦女、年輕人和弱勢團體創造機會。 營養與健康-強調飲食多樣性、營養成分、食品安全和價值鏈發展對弱勢族群的營養健康。 農業系統-在高密度弱勢族群居住的地方,採用系統方法來優化經濟、社會和環境等共同利益。 政策和制度-定友善的政策和制度以改善市場狀況,並加強機構和弱勢族群的應變能力。
2016/08/29
根據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表示,氣候變化會減少海洋中的含氧量,而這種變化在2030到2040年之間,會使海洋中的含氧量明顯減少。科學家表示氣候暖化可能會減少海洋中的氧氣,使魚、蟹、魷魚、海星和其他海洋生物呼吸困難,但難以判斷當氧氣減少是否對海洋有明顯的影響。 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的科學家馬修•朗(Matthew Long)表示:「氣候暖化其中一個副作用是海洋中含氧量減少後會對海洋生物造成威脅,海面上的風和溫度的變化會影響海洋中含氧量,而氣候變化會產生脫氧作用。」研究小組發現因氣候變化造成的脫氧作用,已經可以在南印度洋、東熱帶太平洋及大西洋流域被檢測到,未來在2030到2040年間,會因氣候變化進行大規模的脫氧檢測。不過在非洲、澳大利亞和東南亞之沿海東部地區,對氣候變化造成的脫氧作用並不明顯。
2016/08/29
以色列的農業單位,雖然小但卻充滿活力,農業就業率佔全國GDP不到2%,而80%的農業輸出主要是以社區合作的方式經營。以色列的土地和水皆為稀有資源,農業用水量約佔整年度的56%,而其中農業用水有近60%用於處理廢棄物和鹹水,且平均每人可使用的土地約0.04公頃。以色列主要的農產品出口是水果和蔬菜,而主要的農產品進口為牛乳和糖,農產品間的貿易逐漸出現負面失衡的狀況。         圖:以色列在1995-2013年總體經濟指標   圖:以色列在1995-2012年農產品進出口貿易數據
2016/08/12
● 自1990年中期起,以色列對農業支援有一半用於當地政策改革、鬆綁對邊際價格的保護、提升全球市場的價格。近幾年來,以色列降低食品成本,並透過農業食品部,強化本土競爭力,並限制農產品進口自由化。 ● 當以色列降低對農業的支援時,其仍著重於貿易和生產方面,這能反映出以色列對農產品有高度保護,讓當地農產品價格高於國際價格,並對農民的投入給較多的支援。 ● 農產品的市場價格從農民轉嫁到消費者上,未來農產品的成本或許有再降低的趨勢。 ● 大範圍的政策改革能改善以色列農業部的效率及其國際競爭力,使納稅人和消費者能付較低的成本。而除了結構性的改革,如降低農市場交易的管理責任外,以色列將降低並簡化農產品之進口稅,並鬆綁畜牧部的生產制度。 ● 以色列努力改善農業,並朝環保方向前進,但仍需改善水資源的使用效率,最近增加農業用水配額並固定淡水價格,這樣的改變能達到2006年政府和農戶間的協議,在2015年之前,藉由增加用水價格來補貼平均生產用水的成本。   圖:以色列將1995年至2013年生產者和消費者補助進行分類,估計其數量與組成。
2016/08/08
歐盟「展望2020計劃:社會挑戰2」的顧問團提出此計畫將包涵研發與創新之需求,並為此進行策略規劃之說明。其內容涵蓋六大策略主題與其相關重要議題。策略一、健康、個人化的飲食1.從科學角度瞭解人體生理學、微生物群、食物攝取之間的交互關聯性2.研究環境荷爾蒙(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在食品與肥胖之間的關聯性3.藉由開發新的口味與質地來開創新的產品,及使用可瞄準人口群體健康需求的生物活性成分4.需要深入瞭解消費者行為的決定因素,及消費者行為對家中的影響,尤其是在飲食知識、食品與健康考量、環境衝擊、性別與教育之影響等方面策略二、食品安全、農業生產、畜禽健康的整合機制1.使用新型技術,持續監控化學及微生物對糧食與飼料的汙染風險(在整個生產鏈中監控有無暴露於汙染源)2.釐清畜禽系統與人體健康系統兩者的因果關聯,包括以健康一體的觀點來治療人畜共通傳染病3.用來根除或有效管理疾病(包括人畜共通傳染病)的動物健康策略,及研究避免產生抗生素抗藥性的方式4.瞭解不同生產系統之間,各種動物在施用抗生素藥物方面的明顯差異,包括低度使用抗生素藥物的生產系統,例如有機畜禽生產5.減少使用抗生素、且主要食品病原菌已大量降低的密集生產當中,其產品在差異化、品質、動物福利之間的關聯6.經由農場層級與個別動物層級的創新管理,開發穩健且高效率的生產系統,藉此降低畜禽系統中的資源利用7.開發可行的畜禽系統,其中採用替代性的飼料蛋白質來源,並減少歐洲的含蛋白質飼料進口量,及減少飼料與糧食生產的競爭8.以符合成本利益、有益環境、易於管控的方式,改善畜禽部門的牧場與草場管理,亦須考量動物的健康與福利及生態系統服務9.探討有機回收產品更適合的用途,以替代性飼料來源餵食動物10.回收產業副產品製成機能性飼料,同時達成改良飼料鏈的效果,且不危害食品安全11.改善有機與慣行畜禽生產的飼養情形與動物健康管理,可透過加強監測反芻動物及單胃動物生產性疾病以及代謝異常之發生策略三、高效率管理資源、森林、土地的智慧性、全面性、永續性方案1.從僅有一種用途的單一作物栽培,轉變為更多樣化的耕作制度(包括種植多年生作物),以期降低環境壓力、改善生態系統服務、並增加糧食與非糧食用途的生質總產量2.農業生態與林業的研發創新,以評估與提升生態強化在土地利用當中的潛力,並且結合多項創新,包括收成與運輸技術、作業規劃、高精度監測、商業模式、資通訊技術,令生質的取得,能夠具備合理、具有競爭力及對環境友善的要素策略四、生物經濟之系統性發展1.結合糧食與非糧食作物生產,並增加使用取自作物的綠色生質,以綜合進行糧食、飼料、生物精煉的生產2.為鄉下與濱海地區創造生物經濟的契機,生產全新、多樣化的產品,而產品需符合對於低碳、短程配送系統的漸增需求3.將汙染減緩與生物經濟發展做出連結:研究受污染土地的植生復育法(phytoremediation),以及海洋的藻類復育法,並結合非慣行生質的生產,用於生物精煉4.為使新的生質流程確實可行,需要將生物科技的生產系統充分優化(例如透過代謝工程與系統生物學)、或是優化生物催化劑5.增加歐洲用於飼料與糧食的作物類蛋白質產品,方式是利用環保、新鮮的生質,以串聯式的生物精煉作法製成,並將殘餘物與營養回歸至土壤策略五、生態系統服務(ecosystem service)的改善管理1.改善慣行與有機農業系統在養分、水源、及其他資源上的使用效能,並以生態系統服務為基礎,持續加強生態系統服務2.透過整合的農業發展作法,促成農業提供重要的生態系統服務,其基礎應建立在農業生態型的農法3.利用串聯式的製程鏈,有效轉化某地區的代表性資源、以及濱海地區的資源,包括將農業廢棄物與營養回歸利用4.瞭解海洋生態系統、作為生產系統的海洋生態系統服務、以及海洋生態系統服務彼此間之互動,以及整體提供給社會的公共財與公共服務5.其他的海洋運用形式,亦即各種觀光娛樂活動(整體上需要結合社會價值)、海洋空間規劃、區域資源管理、以及漁業管理6.海洋素養:將海洋的利用模式,調整為符合社會利益與生態系統運作的方向,藉此幫助社會瞭解人類活動對海洋生態系統的衝擊與改變策略六、漁業、水產養殖與生物多樣性之研究1.開發水產資源,用於減少水產養殖廢水中產生海洋污染物,並分解其中的過剩營養成分,同時探討水產養殖廢水的生質利用價值2.開發水產養殖系統的技術(最廣義的水產養殖,包括貝類養殖、藻類養殖等)3.具備先進的捕魚技術,並將此技術結合至水產養殖新的食品生產策略4.開發用於捕撈活魚的智慧解決方案,避免將小魚丟棄或轉移至水產養殖

網站導覽
活動資訊
訂閱RSS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