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鵝絨」軟黃金的溫暖旅程 從農廢到50倍價值的隱形臺灣之光
MENU
由於氣候變化以及極端天氣事件的頻繁發生,對天氣訊息需求不斷增加,特別是農田,需要更精細空間分辨率的氣象資訊,因此NARO正在推動「網格農業氣象數據」的開發。
該數據為每1公里距離網格提供氣象數據,為了提供溫度資訊,同時考慮到冷氣流的影響,每隔幾米到幾十米安裝帶有通風裝置和遮陽罩的溫度計,以準確測量溫度,透過建立累計流量和冷輻射強度兩個指標與現場觀測最低氣溫的關係,對網格農業氣象數據中任意一天的最低氣溫進行了5米空間分辨率的修正。
研究結果發現測試地區實際最低溫低於「網格農業氣象資料」估算的最低氣溫,特別是丘陵山區等狹窄低高差大等地形複雜的農田,溫度差異接近10°C,歸究於夜間地面因冷輻射而變冷,靠近地面的冷空氣流入地形的山谷中,冷空氣在凹陷處積聚,增大了與周圍的溫差,最後利用累積流量和冷輻射強度可以準確地估算農業氣象數據。
這項研究成果於2023年發表在《農業和森林氣象》論文,此類系統不僅可以用於自產農作和農業實驗室、規劃工作日程,還能用於氣象公司發布氣溫預報、企業進行環境評估等領域,未來將對於農業天氣預估,降低農田作物之天氣損壞率等作出貢獻。【延伸閱讀】- 氣象數據支持水稻、小麥、大豆栽培管理支援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