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趨勢快訊
「臺灣鵝絨」軟黃金的溫暖旅程 從農廢到50倍價值的隱形臺灣之光
2025/11/27
摘要
臺灣鵝絨從農業副產品躍升為「軟黃金」,透過精洗、分級等多道工序,將原本低價的水毛提升為高蓬鬆度、高純度的保暖材料,附加價值高達 50 倍。臺灣以白羅曼鵝為主,鵝絨品質因養殖天數與氣候受到影響,但在中游精加工後可達 95% 純度與 700+ 蓬鬆度,廣泛用於高端羽絨被、睡袋與服飾;CAS 認證強調新鮮度、品質一致性與溯源,成為臺灣鵝絨的重要競爭力與出口亮點。

「臺灣鵝絨」軟黃金的溫暖旅程 從農廢到50倍價值的隱形臺灣之光

  「羽絨其實是農業的副產品,原本是農廢垃圾,經過妥善清理就能變成保暖材料,價值翻50倍以上。」陳雅惠點出鵝絨的高附加價值,「鵝絨量少,價格是鴨絨的兩倍,這是因為鵝的養殖天數較鴨長,鵝絨的品質更輕、暖。」臺灣鵝絨的旅程始於養鵝場,主要以白羅曼鵝為主,養殖天數約85至90天,但農民養鵝主要是為了肉,羽絨只是副產品,農民的重心在肉價,羽絨僅佔收入的10%。

  「養殖天數越長,蓬鬆度也呈現正向提升;但臺灣農民多重視肉品產量與品質,羽絨反而是次要考量。」飼養緯度與環境溫度同樣扮演重要的角色。低溫環境可促進動物長出更厚密、更有效保暖的羽絨層;而臺灣亞熱帶氣候的溫暖程度,限制了鵝隻長出厚重蓬鬆羽絨的潛力。

  陳雅惠解說,鵝經屠宰後,處理沾滿血水的「水毛」是關鍵環節,必須在24小時內清洗,否則會腐爛。屠宰場回收來的「水毛」,經過水洗和烘乾及冷卻的程序,「就像洗衣機一樣」,再經過風力吹毛機,利用風力原理,初分出重量較重的羽和較輕的絨。「必須趕快收集、清洗,才能保持新鮮,」合隆等中游廠商接手後進行精洗,「粗洗的羽毛有濃重的油脂味,摸起來黏膩,精洗後幾乎無味,手感也不黏」。精洗包含12道工序,清潔劑去油、乾燥、冷卻、分級等,產出95%純度的鵝絨,蓬鬆度Fill Power可達700+,適合高端羽絨被與服飾。

  她強調,初級加工廠使用風力分毛機,將羽毛分為5至7種規格:肚絨最輕、最蓬鬆,價格最高;翅膀羽較扁平,常用於填充物或羽毛球。「一隻鴨或鵝的羽毛初價約50元,加工後每公斤賣2000元以上,附加價值高達50倍,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叫它軟黃金,這個過程將原本的『垃圾』轉化為高價值保暖材料,展現了農業副產品的驚人潛力。」

臺灣鵝絨的市場與應用

  「我們公司處理的羽絨量,占全臺灣產量的50%以上。」陳雅惠透露,合隆年處理約3000噸羽絨,涵蓋鴨絨與鵝絨,主要出口日本、韓國與北美。「日本市場我們占一半,供應『日本製』羽絨被」她說,日本消費者偏好在地組裝的寢具,合隆在關東與關西設廠,滿足這一需求,這些羽絨被以高蓬鬆度與95%鵝絨含量為賣點,深受市場歡迎,國際品牌如CANADA GOOSE、THENORTH FACE等也是合隆的羽絨客戶。

  國內市場方面,羽絨被需求逐年成長。「我們推出CAS認證的鵝絨被,強調95%白鵝絨,臺灣原產,售價雖高達萬元,但壽命可達1 0年。」陳雅惠解說,高端睡袋則針對零下20℃的極寒環境,需高蓬鬆度鵝絨;登山用睡袋則追求輕量化,羽絨的保暖重量比遠超化學纖維。「羽絨是首選,因為同樣保暖度下,它最輕。」臺灣鵝絨90%外銷,應用於羽絨服、睡袋與寢具,國內則以高端寢具為主,市場穩健成長。

鵝絨推廣CAS認證 品質與溯源的保證

  陳雅惠強調,「臺灣鵝絨的競爭力在於新鮮度與溯源」,2013年農業部將羽絨納入CAS(優良農產品認證)標準,成為16項認證品項之一,羽絨和竹炭是唯二不能吃的品項。「CAS要求24小時內清洗,確保絨朵完整,消費者看到標章就像買肉和蛋時選有履歷的產品,安心又可信。」她說,CAS認證強調三點:新鮮度(2 4小時清洗)、品質一致性(95%純度)與產地溯源。推廣CAS認證比例提升,是產業新方向,「政府補助CAS驗證,鼓勵農民加入溯源系統,未來認證比例可望達80%。」

【延伸閱讀】- 利用農業廢棄物作為原料 中山大學研發環保減碳生物塑膠


相關文章
網站導覽
活動資訊
訂閱RSS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