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見回饋

利用立克次體控制農業害蟲繁殖之機制探討

2025/09/03 @國際

摘要

了解立克次體對於控制農業害蟲的防治能力,為害蟲生物防治開創新契機

示意圖

利用立克次體控制農業害蟲繁殖之機制探討

  日本農研機構(NARO)與宮崎大學的合作研究團隊發現,立克次體這種共生細菌能顯著提升天敵昆蟲煙盲蝽的繁殖效率。研究顯示,許多昆蟲體內都存在共生細菌,這些細菌通常透過母子垂直傳播方式延續,並非是個體間水平傳播,某些共生細菌具有提供營養或影響昆蟲繁殖功能的特性,例如可能導致昆蟲不孕或性別比例失調,但目前對這些共生菌的實際功能了解仍相當有限。

  煙盲椿作為捕食粉蝶和薊馬等害蟲的天敵昆蟲,已廣泛應用於生物防治。研究團隊在日本各地採集的煙盲椿樣本中發現,立克次體感染率因地區而異,範圍從21%-96%。研究團隊而後進行深入實驗,將感染和未感染立克次體的雌雄煙盲椿進行不同組合的交配。結果發現,雖然各組合產卵量相近,約每6天約20枚卵,但只有感染的雄性與未感染的雌性組合孵化率為0,其他組合則維持在60%-80%之間。這種現象被稱為細胞質不親和性,為首次發現立克次體具有該種特性。如後續深入調查野生煙盲椿種群中細胞質不親和性的發生頻率,有望可促進該技術在不同地域的應用,若可再進一步闡明立克次體造成細胞質不親和性的分子機制,將可開發出控制多種農業害蟲繁殖的防治技術。

  未來研究團隊將著重於,在實際環境中驗證感染立克次體的煙盲椿的繁殖效率及抑制害蟲的能力。由於天敵昆蟲防治的效果取決於田間或栽培室中天敵種群的維持能力,了解共生細菌對繁殖效率的影響將為極其重要,這項研究可視為對害蟲防治具有深遠影響,為生物防治技術開創了嶄新視野。【延伸閱讀】-了解寄生蟲與特定細菌之間的複雜共生作用,促進養殖魚類健康管理

資料來源

關鍵字

文章摘譯

資料讀取中

推薦文章

資料讀取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