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3 @臺灣
台南農改場推出「黑豆植物性飲品調製技術」,以國產黑豆研發低卡、即泡飲品,兼顧營養與便利。該技術已技轉至多家業者,應用於茶飲、米飯、營養精華及養生飲,帶動黑豆跨域發展,為植物性飲食與農業永續注入新動能。
示意圖
農業部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陳曉菁
黑豆(Glycinemax (L.) Merr)為豆科(Fabaceae)大豆屬(Glycine),又名烏豆、櫓豆,一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於中國東北。依種皮顏色及利用性不同而有許多不同的品種,包括黃豆、黑豆、青皮豆、毛豆,統稱是大豆,黑豆食用歷史悠久,傳統中醫學上具有醫食同療的素材,黑豆在中醫典籍記載味甘,性平,無毒,可以入藥,認為具有活血、滋陰補腎、除濕利水及解毒等作用,而且可以潤澤肌膚,烏鬚黑髮。黑豆為種皮外觀呈黑色,依其子葉顏色分成黃仁黑豆和青仁黑豆,具有豐富加工特性等特點,為我國重要傳統雜糧之一。黑豆的食用方法有很多種,可入菜,以白米或全穀雜糧類添加適量黑豆煮成黑豆飯,煮炒炸可作涼拌菜或零食小吃,生芽可作蔬菜,黑豆榨汁熬煮成飲品。黑豆常在加工過程中受到浸漬、烹煮溫度、壓力、製品湯液pH值、金屬離子及組成份因熱處理,常發生一連串化學反應如:梅納反應、焦糖化等,或者微生物醱酵等方式,可改善黑豆食品之風味與質地、增進消化吸收及延長食品保存期限。依黑豆特性有不同的加工用途,亦存在於各式食品中,例如烘培產品、乳製品、穀物片及飲料等。從食品藥物管理署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中黑豆富含35~40%蛋白質,每100克青仁黑豆含有膳食纖維21.5公克、微量元素等,含有人體所需多種營養素、寡醣(例如:棉子糖raffinose和水蘇糖stachyose)以及人體所需必需胺基酸,如麩胺酸、天門冬胺酸、精胺酸等高生物價蛋白質,更含有人體內無法製造而必須經由食物攝取的必需脂肪酸等,而且好消化、好吸收,可以說是高營養、高消化率、價格低,不僅是素食者的主要營養來源,也是亞洲人生活不可缺少的食材。
然而從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運用Mintel GNPD進行2017~2021亞太地區黑豆產品趨勢市場報告,食用黑豆之主要產品國家為中國大陸(25.2%)、南韓(24.6%)、日本(19%)、臺灣(12.7%)、印尼及香港等,皆受中國文化之影響。就黑豆產品類型及其應用趨勢中,以黑豆食品為主的是中國大陸和我國(臺灣),而南韓和日本則以外用美妝用品居多,特別是南韓之美髮產品(26.3%)為最多;日本則以護膚品 (44.3%)遠高於其他類型產品。
而目前臺南區農業改良場國產黑豆育種深耕數十年,利用於產業界品種有黃仁的臺南5號及青仁的臺南3號、臺南11號等,利用臺南場育成的黑豆品種,導入定溫熟化技術,保留黑豆營養,開發低卡、低熱量、零負擔的黑豆植物性飲品,並淬取精華,濃縮活性營養,瞬間保鮮,可即泡/開即飲,省時省工;可常溫保存,並依個人喜好添加熱水或冷水,冷熱飲皆宜;同時可廣泛應用添加於各類食品,做成調和產品。目前「黑豆植物性飲品調製技術」已於通過農業部智審會第7次審查通過,該技術以非專屬授權已技轉3+1家業者生產,其中舞茶實業有限公司將其導入加工製程,生產「黑豆黑米穎果皮茶」,提供國人沖泡飲品新選擇;米大師美食生技股份有限公司將該技術導入米飯加工製程,將提供國人營養滿分的米豆穀物產品-黑豆飯;田庄食品有限公司將該技術導入開發黑豆素滴精多醣新品;第4家陳上有限公司預備導入開發黑金植萃養生飲新品。綜上各家業者獨具特色的巧思,預期將有全方位植物性蛋白補充產品上市,提供消費者更便利、多元的選擇!
歡迎對農食科研成果有興趣的農友或農企業共同交流,期盼國內黑豆產業以跨域科技迎來嶄新發展契機,為推動農業生產端、農食加工端及應用企業端鏈結發展貢獻心力,落實農業永續發展(SDG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延伸閱讀】- 省34%灌溉水!農改場再生紙膜插秧技術 還可抑制雜草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