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鵝絨」軟黃金的溫暖旅程 從農廢到50倍價值的隱形臺灣之光
MENU
為了實現2050年溫室氣體零排放之目標,栃木縣政府開始研究稻穀生物炭於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由於該縣水田農地佔有八成以上,栃木縣農業試驗改良場則利用這項優勢研究與製造稻穀生物炭,以及施用於農地中的土壤碳儲存技術。
此外,這項技術除了有助於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外,農民可以亦可換算為「二氧化碳排放信用積分」在溫室氣體排放市場交易,出售這些積分給企業和相關地方自治體。
目前該縣導入2小時內可將200L稻殼製造成生物碳的機器設備,並研究目前市售的機台各自所具有的特色與成效。本研究,未來將持續闡明稻穀生物炭的性質與施作方法、製造裝置的費用成效等相關研究。
現階段成果:
目前市售的稻穀生物炭製造機共有3種,各自具有不同特徵(※詳情請見下方說明)。其從研究結果中得知,中型機的市售價格雖較高,但由於可連續不間斷製造,所產生煤煙也較少,可擺放於室內操作,性能較優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