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鵝絨」軟黃金的溫暖旅程 從農廢到50倍價值的隱形臺灣之光
MENU
你以為丟進垃圾桶的咖啡渣、茶葉渣與廢木,只能占空間?在台灣,它們正改寫供應鏈。彰化的張智閔把便利商店回收的咖啡渣日曬、發酵與滅菌後,製成無毒驅蚊香、生質燃料棒與手工皂,從源頭減少甲烷排放,將「廚餘等級」物料升級為可出口的商品。
屏東團隊切入鳳梨收成後的80萬噸廢葉,開發自動化取纖設備,30秒剝離纖維、上噸級產能,讓「鳳梨皮革」與混紗布料走進咖啡館與日常設計。
清大出身的創業者則把修枝木與倒木導入高溫炭化與木酢液回收,從林木疏伐、加工到清潔品建立一條龍循環,年回收數百公噸、創造可觀營收。南投「茶葉女王」面對27萬噸茶渣,乾燥、造粒並以茶多酚除臭,做成循環茶渣貓砂,解決寵物氣味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