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鵝絨」軟黃金的溫暖旅程 從農廢到50倍價值的隱形臺灣之光
MENU
台灣的農業生產每年產出約300萬公噸的農業廢棄物,這些廢棄物若隨意丟棄或焚燒,將對環境造成嚴重影響。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新北竹筍農利用碎竹機將老竹加工成餐具,而雲林的農民則將鳳梨葉轉化為衣物和其他產品。這些創新不僅減少了廢棄物,還為農民創造了經濟價值。
例如,雲林的水牛安養中心利用農業廢棄物如玉米葉作為飼料,實現了廢物的循環利用。這些措施不僅幫助農民解決了廢棄物處理的困擾,還能提高土壤肥力,促進可持續發展。農作物零廢的理念逐漸受到重視,讓廢棄物成為資源,展現了環保與經濟的雙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