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見回饋

中國「海水稻」畝產620公斤 超預期

2017/10/02 @臺灣

示意圖

中國「海水稻」畝產620公斤 超預期

中國「海水稻」畝產620公斤 超預期-1

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的海水稻28日迎來一場特殊的考試——耐鹽鹼水稻材料評測會。大公網報導,經過十多位專家測評,理論測產最高畝產量達620.95kg,遠超預期。目前,中國有近3億畝可供改造利用的鹽鹼地。袁隆平團隊計畫在5到8年內在全國推廣1億畝耐鹽鹼水稻種植,如果按照畝產400公斤計算,產量相當於2016年全國水稻總產量的19%。

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位於青島膠州灣畔的白泥地公園西側,由「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擔任主任和首席科學家。白泥地公園和即墨區金口鎮海水稻試驗田28日開始收割,金口鎮海水稻試驗田也是大面積推廣「海水稻」試種的種植基地。

據基地工作人員稱,耐鹽鹼水稻研發歷時四年,經過1162次田間實驗,獲得中間測交和配組材料達3萬多份。今年共試種300多份耐鹽鹼水稻材料,僅有幾份材料表現良好,抽穗結實,淘汰率高達95%。

當天,十多位來自中科院、江蘇農科院、湖南農科院、青島農科院、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中心、山東水稻所、湖南農大、揚州大學等科研機構的專家,見證300多份海水稻材料的表現,並從中評測出耐鹽鹼度高,性狀表現優秀的「好苗子」。

這次小區域收割、脫粒、除雜、測水分、稱重,最後再通過一個固定公式,專家組給出了畝產的最終結果。在四種材料中,小面積測產最高產量為620.95公斤/畝,按照大田種植產量的8折計算,畝產量也可達500公斤,即便是最低產量的那種耐鹽鹼水稻材料,小面積的畝產量也達到438.14公斤。

袁隆平院士對此結果表示很滿意,並給予了「優秀」的評價。

海水稻是耐鹽鹼水稻的俗稱。傳統水稻在含有一定鹽、鹼成分的耕地上是無法正常生長和結實的,育種家通過雜交育種技術、常規育種方法,結合分子標記輔助選擇,對耐鹽、耐鹼、抗病、優質、高產等多種基因進行聚合,選育出新型耐鹽鹼水稻,這些耐鹽鹼水稻可以廣泛地種植到沿海灘塗、內陸鹽鹼地和鹹水湖周邊,緩解耕地壓力的同時,增加糧食產量,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證了國家的糧食安全。

「海水稻」可多養活5億人

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成立於2016年,由青島市政府與袁隆平院士、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共建而成,袁隆平院士任研發中心主任,海水稻研發基地位於李滄區白泥地公園內,占地40畝。

該中心目前開展耐鹽鹼水稻及鹽鹼地稻作改良配套技術、超高產雜交稻與第三代雜交水稻技術、稻米品質與食味等三個方面的研究。目標是在三年內建設耐鹽鹼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海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國家級研發平台,打造雜交水稻全球領先團隊,為「一帶一路」提供技術支持和國際推廣平台,致力於解決全球糧食安全問題,為世界多養活5億人。

資料來源

關鍵字

文章摘譯

資料讀取中

推薦文章

資料讀取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