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見回饋

針對特定非洲豬瘟病毒株研發的口服疫苗可望防治逐漸失控的疫情

2019/05/17 @國際

摘要

西班牙馬德里康普頓斯大學獸醫健康觀察中心自受LV17/WB/Rie1病毒株感染的野豬血清提煉口服活體減毒疫苗並餵食受測野豬,經檢驗證實口服此疫苗之野豬體內未發現非洲豬瘟病毒的基因片段,解剖檢體中亦未發現感染造成之臟器病變特徵,該口服疫苗能有效地防止豬隻受特定基因型的豬瘟病毒株感染。

示意圖

針對特定非洲豬瘟病毒株研發的口服疫苗可望防治逐漸失控的疫情

  非洲豬瘟(African Swine Fever,簡稱ASF)是由一種DNA病毒感染的傳染性疾病,發病的豬隻會呈現高燒、食慾不振、器官衰竭等症狀,嚴重者恐因此喪命。該病毒在製成肉製加工製品仍有其感染活性,時間長達一週至三年多不等,恐經由廚餘、豬隻排泄物、車輛及人員等途徑傳播。由於死亡率高,因此該病毒對全球豬隻產業造成不小的衝擊。目前,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rld Organisation for Animal Health,簡稱OIE)劃為疫區的國家分布在非洲、東歐、俄國及亞洲等地區。臺灣本土雖然未發現受感染的豬隻,但鄰近中國大陸屬疫區之一,且往來旅客及商品眾多,因此在防疫檢疫方面應更加謹慎。由於目前仍未針對非洲豬瘟病毒開發出特效藥,因此現階段僅能透過被動的防檢疫措施,盡可能的查緝通關的行李及貨品並排除可能之潛在危害。

  然而,非洲豬瘟的疫情可望在不久的將來隨著疫苗研製而有所控制。據報導,以西班牙馬德里康普頓斯大學獸醫健康觀察中心(Centro de Vigilancia Sanitaria Veterinaria (VISAVET) UCM)為首的研究團隊已成功地研製出針對特定基因型的非洲豬瘟口服疫苗。研究團隊在受LV17/WB/Rie1病毒株感染的野豬(wild boar,Sus scrofa)血清中提煉成口服活體減毒疫苗,並對受測的野豬餵食該疫苗,隨後進行觀察。經過即時聚合酶連鎖反應(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的檢測證實口服疫苗的豬隻體內未發現非洲豬瘟病毒的基因片段,透過酵素免疫分析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簡稱ELISA)可檢測到相對應之病毒抗體;最後在解剖驗屍的資訊中,也並未發現感染造成的臟器病變的病徵。上述實驗結果均說明該口服疫苗能有效地防止豬隻受特定基因型的豬瘟病毒株感染。研究結果也顯示不具免疫的個體在接觸具免疫力的個體後,也能獲得非洲豬瘟的抗體,這表示只需少量的疫苗便可保護整個野外族群免受非洲豬瘟的威脅,並減少病毒由野外族群傳染至圈養族群的傳染途徑。

  先前的研究已證實感染LV17/WB/Rie1病毒株的家豬(domestic pig,S. scrofa domesticus)在數月後,已對基因II型(genotype II)的非洲豬瘟病毒產生抗病力,證實該病毒株具有作為疫苗之開發潛力。在本次研究中,研究團隊更進一步發現該疫苗可對抗同樣為基因II型的Arm07病毒株。未來,研究團隊將專注於疫苗在豬群中的擴散穩定性方面的研究,並期望未來能應用在野豬及家豬的族群中。【延伸閱讀】促進牛產業的雜交育種新工具

  該研究項目由西班牙教育、文化及體育部資助,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在<Frontiers in Veterinary Science>。

資料來源

關鍵字

文章摘譯

資料讀取中

推薦文章

資料讀取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