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檔頭 VOL.40, Tue May 28 2019
若無法正常瀏覽,點此看網頁版
 
農業趨勢獨享報
專屬推薦
文章列表圖示 針對特定非洲豬瘟病毒株研發的口服疫苗可望防治逐漸失控的疫情
    非洲豬瘟(African Swine Fever,簡稱ASF)是由一種DNA病毒感染的傳染性疾病,發病的豬隻會呈現高燒、食慾不振、器官衰竭等症狀,嚴重者恐因此喪命。該病毒在製成肉製加工製品仍有其感染活性,時間長達一週至三年多不等,恐經由廚餘、豬隻排泄物、車輛及人員等途徑傳播。由於死亡率高,因此該病毒對全球豬隻產業造成不小的衝擊。目前,...
文章列表圖示 巴布紐幾內亞的豬農已成功運用區塊鏈技術進行溯源管理
    區塊鏈(blockchain)是種分散式帳本(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其利用分散式(或稱去中心化,decentralized)系統進行資訊處理、驗證、授權等相關交易機制,並將交易結果加密記錄成無法竄改的區塊,最後將驗證區塊串接形成紀錄著龐大訊息的區塊鏈。由於區塊鏈技術可藉由一定的驗證與加密機制,確保資料在...
文章列表圖示 改善藍莓缺鐵的永續性方法
    藍莓(Blueberry)發源自北美地區,果實中富含豐富的花青素(anthocyanidin)等抗氧化物質,是廣為人知的營養食物,適合種植在降雨量較多的地區,這些地區的土壤呈現酸性,pH值約在4.5-5.5。若是將藍莓種植在降雨較少、土壤較偏鹼性的地區,植株不易利用土壤中的鐵,容易造成缺鐵症狀產生,可能使得葉片黃化、生長受限或產量減少。合成花青素的酵素需要亞鐵離...
文章列表圖示 都市農業在美國紐約都會區推行之現況及挑戰
    都市農業(urban agriculture或urban farming)是近代都市發展的一環,常見的發展形式包括社區農園、屋頂園藝、家庭農場、支持型農業等應用類別。藉由都市農業的發展,最終將有助於達到促進區域食品安全、強化鄰里發展、實行完整土地利用、打造環境永續等願景。都市農業按事業目的可分為非營利與營利兩類型,前者多以發展療癒農業、休閒農業、觀賞園...
文章列表圖示 以核醣核酸干擾技術誘發基因靜默之研究有助於提升酵母菌產量
    核醣核酸干擾技術(RNA interference,簡稱RNAi)是生物體中控制基因表現的一種機制,其中以微型核醣核酸(miRNA)或小干擾核糖核酸(siRNA)為主要干擾形式。透過基因靜默(gene silencing)的研究可釐清目標基因的表現模式與產物形式(即蛋白質種類或表徵形態),為個體發育、基因表現、醫藥開發等研究做出巨大貢獻。
文章列表圖示 動物實驗中證實綠茶能阻斷肥胖、降低健康風險
    綠茶不但是生活中常見的飲品外,近年的研究發現,綠茶內含有豐富的機能成分,能改善腸道菌叢環境,進而減少健康風險。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Ohio State University)的一項研究即證實,綠茶內所含包括兒茶素等天然次級代謝物,有助於改善腸道菌叢的健康,並能調節體質避免肥胖等疾病。研究團隊利用小鼠進行實驗,將飲食中加入2%的綠茶萃取物,並與未經處理...
文章列表圖示 研究指出氣候變遷是加速香蕉葉斑病傳播的元凶之一
    香蕉葉斑病(Pseudocercospora fijiensis,Black leaf streak Disease;舊學名:Mycosphaerella fijiensis)是由子囊菌門(Ascomycete)的真菌感染香蕉葉片,導致香蕉葉部病變的一種疾病。該病最早源自於1963年首先在南太平洋島國斐濟發現,隨後擴展至菲律賓、臺灣、澳洲等亞太地...
文章列表圖示 科學家發現能提高植物油產量的永續作法
    植物油(vegetable oil)多提取自油菜、大豆及向日葵等富含油脂成分的種子。經加工提取的植物油除了作為料理用油外,也可製成對環境衝擊較小的生質柴油(biodiesel),以替代當今長期倚賴的石化燃料。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藉由生物科技,找出可提升作物種子油脂含量的關鍵方法。 ...
文章列表圖示 世界衛生組織已逐步為人體基因編輯規劃治理架構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簡稱WHO)為因應新興基因編輯(genome editing)技術在人類應用上造成的倫理道德、醫療行為及社會法律等諸多議題,遂於去年底成立全球跨領域專家工作小組(global multi-disciplinary expert panel)。透過專家學者們重新審視其中的問題,並...
文章列表圖示 研究發現食用西洋接骨木之漿果可緩解流感症狀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造成的傳染性疾病,常見的傳染途徑為飛沫傳染,感染後有發燒、流鼻水、喉嚨痛、肌肉痠痛、頭痛、咳嗽及疲倦感等症狀產生。患者在接觸病毒兩天後發病,症狀可持續長達一至兩週,在其間可能因免疫力下降而產生如病毒性肺炎、細菌性肺炎等其他併發症。為治療流感病毒造成的流行性感冒,在醫療上不外乎給予抗病毒藥物或建議患者多休息、補充水分等...
 

訂閱電子報取消電子報
農業部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17-2024
本報由 農業科技決策資訊平台 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