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見回饋

2030 年生物經濟:政策議程擬定

2016/10/12 @國際

2030 年生物經濟:政策議程擬定

2005 年,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OECD) 國際未來學計畫 (IFP) 展開兩年企劃,為各國政府擬定生物經濟政策議程。 生物經濟 (bioeconomy) 是個新興概念,涵蓋眾多經濟活動,而每項活動都從新發現成果受益;生物經濟範圍亦包括生物科學衍伸的相關產品和服務。OECD 企劃小組與產官學各界專家合作,在生物知識快速成長的當下,評估生物科技應用將擴及哪些層面。本企劃也將檢視未來二、三十年進一步的生物經濟發展前景、其對社會與經濟方面的潛在影響,最重要的是:為實現高層次社會與經濟目標,在推動及運用新一波創新所需的政策。


背景及緣由

「生物經濟」一詞在各界有不同的解讀方式,OECD 企劃將之界定為社會中多項經濟作業的集合體,其利用生物產品及製程潛在價值,為國家及人民帶動經濟成長並提升福祉。這些效益來自於提高產品市場生產率 (農業、健康衛生) 、增強成效 (健康衛生、營養) 以及發揮替代效果 (環境和工業使用及能源)。其他效益來源包含重視生態、永續利用自然資源,為日益增長的全球人口提供商品和服務。近年科學知識及技術提升,進而強化生物製程實際應用,使得生物經濟應運而生。展望未來,可預見生物科技、基因體學、遺傳學和蛋白質體學等,各項新技術持續與其他科技結合,為今後三十年的全球經濟帶來大規模變化。由此可見,無論在 OECD 成員國及非成員國,生物科學策略利益都不斷增長。實際上,在中國、印度和新加坡等國,生物經濟成長速度更勝於許多 OECD 成員國,而 OECD 國家在多數領域所佔據的領先地位備受挑戰。

然而,除科技外,在商業化、知識產權和商業模式各方面,公私部門都面臨多項不確定因子。此外,生物經濟將對社會與經濟帶來影響 (例如,津貼供應、長期醫療照護、不斷變動的保險市場以及倫理問題) ,各個方面都必須納入考量。與此同時,在技術和商業層面,規範政策和框架不及生物科學進展速度。因此,政策制定者必須做出艱難決策、權衡利弊得失,並考量行動可能帶來的後果。當前亟需擬定長期國際政策議程,用以清楚解釋未來 20 至 30 年必須面對的問題。


涉及領域與範圍

本企劃將涵蓋下列領域的生物科技應用:農業食品、健康衛生、工業與環境、能源及社會安全。就地理觀點而言,涵蓋範圍將擴及全球。本企劃主要側重 OECD 國家,另外也視各市場優勢,列入巴西、中國、印度、俄羅斯、新加坡,以及部分低度發展國家。


主旨

本企劃的主要目的是號召公私部門專家,以期預備必要措施,實現所謂生物經濟的潛在效益。欲達此目標,必須正視科學、技術、經濟、工業、社會及治理等各項議題。政府政策能推進或限制發展,因此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生物革新爭取效益時,政府面臨的挑戰不一而足,如長期累積人力資本、審慎投資研發、持續調整監管制度、中長期投資新基礎設施。

OECD 生物經濟企劃,目的是評估生物科技和生物科學對經濟的潛在影響,並找出哪些領域中,可利用公共政策有效消除障礙、鼓勵創新,提升利益相關各方間的共識和合作。考量如何劃分生物經濟領域時,依照傳統領域界限為易,如健康衛生、農業食品、能源等。然而,此分類方式未能整合多項技術、研究領域、經濟基礎設施和政府作為。生物經濟的影響擴及整個社會,因此應重視跨領域議題,加以採用橫向及多學科方法,並提倡各界「跨足」生物科技。當然,視需求研究生物科學各方面的應用,能夠支應相關討論,但並非終極目的。

企劃的具體目標歸納如下:


1. 評估生物經濟未來 30 年的長期前景,以及影響其發展演進的關鍵因素 (趨勢、驅力) 。其中討論項目包括:在生物科學和新生物應用知識快速發展的同時,可能產生哪些範式移轉,以及對社會造成的影響。

2. 在現有成果的基礎上,加強監管生物經濟發展所需的指標和衡量標準。

3. 找出有哪些關鍵問題,可能影響生物經濟及子領域應用的中長期前景。

4. 探索價值鏈和新興的商業模式,以找出最佳可行方法,特別是在未來建造成功模式所需的條件,包括為各項應用與新興發展藍圖互相搭配。確定公私部門間的合作領域,促進利益相關各方共同合作。

5. 找出哪些政策和法規未能跟上生物科技的發展。在這方面整理出可行的實踐方法及措施,以鼓勵創新、提倡生物相關應用。就更廣泛的層面而言,加強法律、規範和制度等政策框架的合用度,可提升生物經濟發展,以及其對經濟和社會的整體貢獻。

6. 提升大眾對生物經濟的認識,並解析其未來數十年的潛力,並設法強化、鞏固生物經濟概念。尋求不同方法以促使生物科學成功交流。在 OECD 內外推動企劃提倡的內容。

此外,考量本企劃如何提供較長期的觀點,協助 OECD 擬定生物科技行動計畫。

 

企劃架構

企劃將分四個主要部分進行。第 1 部分中,考量生物經濟的當前狀態、審視目前產業和市場結構、各項指標以及規範框架。第 2 部分中,評估生物經濟發展趨勢、主要驅力和不確定因子,找出其中差距、挑戰和關鍵問題。第 3 部分中,分析價值鏈、新興商業模式和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合作,劃定各項關係並審視體制、法律和規範政策的影響。第 4 部分中,在改善體制和規範框架方面,擬出企劃所得的總結論和建議。此外,一旦在第 1 部分奠定基礎,企劃期間將持續著手改進原指標和衡量標準。

2030 年生物經濟:政策議程擬定-1

預期成果

企劃有形成果含一系列技術報告和作業文件,以為最終綜合報告做預備,綜合報告將以 OECD 秘書長權責發表。本企劃主要無形貢獻:

(a) 在全球生物應用開發、生物經濟的發展方面,針對其前景和面臨問題,提供原創的前瞻性及政策導向的評估;

(b) 深入了解可用哪些方法,以發展具前景的商業模式,包括使用創新工具和路線圖;

(c) 形成解決方案,有助於政府處理生物經濟面臨的主要問題;

(d) 在生物經濟和商業發展方面,促進 OECD 成員國及非成員國政府間的國際合作。

 

 

資料來源

關鍵字

文章摘譯

資料讀取中

推薦文章

資料讀取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