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科技決策資訊平台電子報 農業趨勢獨享報 農業部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17 農業趨勢獨享報
電子報檔頭
排版儲存格
Logo
標題
Thu Jul 31 2025
若無法正常瀏覽,點此看
網頁版
趨勢快訊
主題專區
專家評析
活動資訊
科普影視
前瞻分析方法學介紹:分析與詮釋
本文介紹八種前瞻分析與詮釋方法,協助決策者在資訊爆炸與不確定性中理清複雜問題。從未來三角、因果層次到趨勢分析,這些工具有助於建立系統性思考流程、啟發深度洞見,避免直覺式錯誤判斷,打造具韌性與遠見的策略。
前瞻分析方法學介紹:未來探索與想像
本文介紹五種核心前瞻思考方法:情境分析、未來輪、德菲法、三重視野框架與包容性想像,協助決策者在高度不確定環境中拓展視野、整合觀點,進行多元未來探索與策略規劃。並透過願景規劃、回溯法等連結實踐行動,強化組織韌性與創新力。
2025 全球咖啡市場趨勢分析:價格飆升與供應風險雙重壓力
2025 年全球咖啡市場面臨價格飆升與供應風險雙重挑戰,儘管消費需求穩定,價格波動仍對產地農民與消費者產生明顯影響,未來需仰賴資訊透明與價值鏈升級來強化供應鏈韌性。
新興標籤「再生農業」含意究竟為何
再生農業強調改善土壤健康、增加生物多樣性、覆蓋作物等措施,達到永續農業與減碳的目的,然而目前英國尚未有明確定義及認證系統,期望藉由消費者意識推動相關法規的制定,改善現有農業與食品系統。
探討矽元素運輸蛋白對於氣候韌性及產量之影響
矽能夠提升作物生產力及逆境韌性,研究人員發現水稻矽的吸收及累積過程中,訊息傳導蛋白Shoot-Silicon-Signal (SSS)扮演重要角色,SSS僅於莖部轉錄並透過韌皮部運輸,若以此蛋白為標誌,將有助於監測植物矽需求並優化肥培管理。
開發高含油量之高粱品系,有望成為可再生燃料原料
全球對於生質燃料的需求與日俱增,利用基因轉殖可使高粱營養器官之含油量提高,相較大宗油料作物-大豆高1.4倍,期望未來能應用於生質燃料之生產。
改善玉米帶慣行輪作模式,可有效減緩溫室氣體排放
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研究團隊,針對玉米帶慣行的玉米和大豆兩年輪作系統,提出在秋冬季種植覆蓋作物、早春提早種植大豆,可有效減少三分之一的N2O排放且提高產量。
胡蘿蔔機能成分有助於調節血糖及改善腸道菌群
南丹麥大學(SDU)的研究團隊發現,胡蘿蔔有助於調節血糖及改善腸道菌群,可以提供一種天然且無副作用的成分來強化現有的治療方法,可能使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受益。
福壽螺隨灌溉計畫蔓延之研究-肯亞案例
近年來福壽螺入侵肯亞地區並重創水稻生產,隨著灌溉計畫、農機具等方式逐漸傳播,研究人員進行田野調查繪製福壽螺族群地圖,並分析未來遭入侵的風險地帶,有助於制定管理、防治及隔離措施。
藉由脂質成分與光譜技術辨別榛果來源
隨著消費者對於食安意識抬頭,如何辨別食物來源是重要課題之一,利用脂質指紋圖譜及光譜技術,能夠快速且有效的辨識榛果來源地,準確率皆達90%以上,有望未來能實際應用於產業,協助打擊食品詐欺
藉由機器學習模型改善雞胸肉質檢測
隨著家禽育種朝高成長、高換肉率的肉雞發展,木質化胸肉問題日益嚴重,研究人員利用高光譜影像結合機器學習演算法,開發非侵入性、客觀且高通量的木質胸肉辨識方法,透過導入神經網路架構搜尋模型(NAS-WD),使模型辨識準確率達95%,有望未來能應用於產業,協助快速及精準的檢測肉質。
探討玉米根系尋找水源能力之品種間差異
美國史丹佛大學研究團隊探討玉米根系對水分的感測機制,發現熱帶及亞熱帶品種的根系能更有效尋找水源,而生長激素及乙烯為調控根系生長的重要因子,未來將進一步探討植物賀爾蒙相關基因的交互作用,為培育更耐旱的作物奠定基礎。
訂閱電子報
│
取消電子報
農業部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17-2024
本報由
農業科技決策資訊平台管理團隊
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