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檔頭 VOL.36  Thu Jan 31 2019
若無法正常瀏覽,點此看網頁版
 
農業趨勢獨享報
 
專屬推薦
文章列表圖示 推動對地綠色給付計畫之評析與政策建議
    我國自民國63年開始實施稻穀保價收購政策以來,實施迄今已逾40餘年,堪稱在所有農業政策中實施最久的政策之一。由於以保證價格鼓勵增產,並以優於市場價格水準收購,因此達成支持農民所得與確保安全存糧的目的;同時因政府持有大量公糧...
文章列表圖示 加值農業-提升農業行銷能力
    提高農業附加價值,或稱加值農業(Value-added Agriculture),是發展農業創業與振興農村經濟的重要策略,它涉及農業經營者參與價值鏈活動的改變,以及管理組織型態的轉化。加值農業是建立消費者偏好與農場實踐間經濟聯繫的一套架構。傳統上,加值農業與初級農產品的加工、儲...
文章列表圖示 甜菜渣有助於減少公豬臭
    畜牧動物的肉品是人類獲取蛋白質的主要來源之一,但公豬、公羊等雄性動物於性成熟後可能因費洛蒙衍生的氣味而使人產生程度不一的厭惡感。俗稱的「公豬臭(boar taint)」就是由於公豬的成熟睪丸所生產的雄烯酮(androstenone)與腸道中酪胺酸(tyrosine)分解產生的氣味物質混合所造成。因此,目前大部分的公豬,除為育種或特別用途,通常都會在仔豬時期就被閹割或直接...
文章列表圖示 新興基因編輯CRISPR/Cas9之最新應用
    新興基因編輯(gene editing)技術被譽為是現代生物科學上最大的突破。藉由基因編輯技術,科學家可精確地針對基因組上特定位置進行修改,將原本的遺傳訊息進行置換或剪切。該技術可應用在生物、醫學甚至是農業領域,幫助人們解決疾病、作物產量等問題。以CRISPR/Cas9發展的基因編輯技術最初源於細菌的免疫機制,科學家透過改造Cas9蛋白的功能,達到...
文章列表圖示 利用海藻生產生物塑膠的新方法
    塑膠屬於石化產品之一,居有輕巧、不易導電、耐衝擊等優點,目前塑膠製品已廣泛運用於人類生活當中。然而,塑膠製品不易於環境中分解,燃燒後又會造成空氣汙染,故後續處理一直是令各國頭痛的難題。自1950年代以來人類已製造83億公噸的塑膠,這些廢棄塑膠除了少數經過焚化爐燃燒處理外,其餘大部分皆已擴散至環境當中,據聯合國統計,塑膠占海洋中污染物的90%。近年來環保意識逐漸高漲...
文章列表圖示 以非接觸性近紅外光譜儀快速且精確地判斷芒果成熟度
    果實的採收後處理是農產運銷中的一大問題,從採收後處理到商品上架被消費者購買的這段時間,是決定果實是否熟成及新鮮與否的關鍵。在產銷過程中,判斷果實是否採收與採收後的分級指標在於果實的甜度(sweetness)。為此,如何判斷仍在果樹枝條上的果實甜度,成為採收的關鍵與指標。   巴西農業研究公司(Brazilian Agricultural Res...
文章列表圖示 協助微生物相分析與機能性開發的新平台
    近年來微生物相(microbiota)的研究蓬勃發展,這些棲息在動植物體內或是環境中的豐富微生物具有影響動植物生理或是環境變化的重要功能,人類腸道微生物相的族群消長則容易影響生理代謝和身體健康,且隨著性別、人種、年齡、飲食習慣與生活環境等。另一方面,「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已廣為人知,了解個體獨特的生理變化,再採取適當的改善辦法是一種更加精確的健康管理方式。...
文章列表圖示 倫敦食物戰略
    2018年7月時,倫敦市長辦公室提出了草案,接受了8週的質詢與提問後,於12月時提出最終版本,這是自2006年以來倫敦市的第一個食物戰略。實施計劃規定了市長將在2018年至2023年之間採取和支持的行動,以幫助實現戰略中的優先規劃事項...
文章列表圖示 標籤統一化與數位化能強化可追溯性和安全性
    部分人口可能因為受到遺傳、環境、作息、食物烹調方式等影響,造成免疫系統對攝入的食物蛋白或是其他物質過度反應,產生皮膚紅疹、噁心、消化道腫脹、腹瀉、氣喘等食物過敏的症狀,嚴重者甚至導致休克或死亡。然而食物中的過敏原種類繁多,可能受加工程序或產線重疊等因素使得消費者無意間購買並食用含有過敏原的產品,因此近年來各地食品管理部門紛紛提出食品中的過敏源標示規範。...
文章列表圖示 以大數據解決全球植物問題之時機已成熟
    保護區域乃至於全球尺度的生物多樣性,一直是各國設法達成的目標。美國佛羅里達自然歷史博物館(Florida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的研究學者對這方面的議題提出呼籲,認為是時候利用長期累積的大數據解決人們長期以來的疑問:植物是如何演化並形成現在的分布?並預測未來環境受人為擾動下,植物將如何繁衍等問題。   研究人員表示,近年來,由...
 

訂閱電子報取消電子報
農業部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17-2024
本報由 農業科技決策資訊平台 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