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見回饋

電子化農業在台灣之發展潛力 2013

2013/02/07

 

報告檔案

電子化農業在台灣之發展潛力 2013

電子化農業(又稱為資訊化農業、E化農業)簡言之是將信息和通信技術(ICT)等電子科技技術應用在農業中,但其涵蓋的範圍十分廣泛。因此許多國家都有專責單位投入農業電子化科技研發,而國際上有FAO主導跨國合作的”電子化農村社區“計畫。在台灣目前多以各產業需求獨立開發,通常以單獨科技計畫的方式取得資金以研發獨立工具,成效快,專一性強,但在未來很可能面臨系統整合相容性上的困難。所幸102年起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依「E 化領域科技發展中程綱要計畫書」將以安全農業為核心,結合產銷履歷系統發展電子化農業科技,在未來技術布局與系統整合上或許能夠有統一的標準。

電子化農業發展過程中,通常會開發很多軟硬體工具。依功能性簡單區分如下

主要功能性與目的:

1. 成為協助農業生產的直接工具,多為硬體與管理軟體。例如自動化管理系統、遙感監測、檢測儀器。而日本特別注重農村人口老化,開發自動化機械取代人力是其強項。美國則是遙感監測系統發展多年最為引人注目。大陸則是成立北京農業訊息技術研究中心,做系統性的技術整合研發。

2. 作為一個提供訊息交流的傳遞工具,並通常以網站方式存在,提供農民優質的農業資訊和決策,對農業和相關活動進行的方式產生積極的影響。在大陸特別注重偏鄉農村的資訊化,提供農業課程與銷售管道。而印度因出口棉花、油料、奶製品,特別注重WTO大宗貨物價格與趨勢,並提供國內生產者規劃生產的資訊。FAO的E-AGRICULTURE計畫主旨【以各種語言分享農業知識】提供課程、資訊與農業決策跨國服務平台。台灣則是輔導各產業成立資訊平台,提供專業資訊。例如:有機農業全球資訊網、農產品交易行情站等功能性網站。

3. 成為銷售管道。這部分多由民間業者或基金會開發。台灣政府則輔導農家與產銷班以自創品牌方式,協助行銷,提供上網訂購提高農民收入。

4. 政府行政作業平台。如產銷履歷登記、有機認證、政令發布、提供資訊、課程與諮詢。

筆者認為台灣電子化農業已推動多時,在各方面都有卓越成績。102年農委會之台灣農業E 化科技發展計畫已規劃好未來的方向與願景,而目前正是 電子化農業發展的關鍵期,亟需一個宏觀系統性且統一的架構來種整合各方面之技術。目前台灣電子化近程中最重要的就是[系統規範整合]、[跨平台相容性與未來系統升級銜接性]、[維修維護便利性]、[使用者介面親和性]、[加強跨國合作與資源交換]。國內有位蘭花自動化栽培的業者抱怨[日本、荷蘭的溫室自動化皆有統一的零件規格,唯獨台灣的自動化是多種規格拼裝起來,蓋出來的每棟溫室都是”獨一無二“,造成後續整合的困擾,耗費很多管理與維修的人力與金錢。],因此缺乏系統性整合或許是台灣難以走出代工王國成為品牌企業的主因之一,同時也是現在農業電子化必須重視之課題。能預先建立標準化的硬體及軟體規格,對未來維修與管理十分有幫助,同時也將成為一條產業聚落發展的道路。而在軟體上,考慮到目前台灣多是高齡化之小農制度,對電子化產品的接受度較低。勢必需要一個簡易並且統一的操作方式,否則將成為農民使用電子化平台的障礙。即便擁有功能強大的農事操作工具,農民卻因為操作困難或維修不易,而棄之不用十分可惜。

而在國際合作的議題上,或許可將國內工具發展成國際通用版本與其他國家交流使用經驗或交換工具,亦可開放程式碼由國際合作升級,使電子化政策可以不必完全依賴政府經費研發、維護與升級,期許台灣農民都能在電子化過程中受惠。

電子化農業在台灣之發展潛力  2013-1

台灣農業E 化科技發展計畫主軸架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E 化領域科技發展中程綱要計畫書」)

電子化農業在台灣之發展潛力  2013-2

http://www.nsc.gov.tw/pub/yearbook/yearbook93/main/figure/f-4/c4-7-4.htm

(文/台灣農業科技資源運籌管理學會副研究員 陳銘漢整理)

發布日期: 2013/01/24
資料出處:
  • Rol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Agriculture and its Scope in India S.C. Mittal,1
  • http://baike.baidu.com/view/582252.htm
  • http://www.coa.gov.tw/view.php?catid=6114

 

關鍵字

文章摘譯

資料讀取中

推薦文章

資料讀取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