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見回饋

以eDNA追蹤瀕危魚種

2018/11/16 @國際

示意圖

以eDNA追蹤瀕危魚種

  eDNA又稱為環境DNA (environmental DNA),是生物遺留在環境中的遺傳跡證之一。多數研究利用追蹤生物遺留在環境中的DNA,推估特定環境中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及豐富度(abundance),透過eDNA的採樣將能達到族群現況評估及未來保育的目的。

  美國馬里蘭大學環境科學中心(University of Maryland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Science)與史密森環境研究中心(Smithsonian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enter)共同研究以eDNA追蹤美國馬里蘭州乞沙比克灣(Chesapeake Bay)中鯡魚的數量。鯡魚是北美地區傳統捕撈魚種,也是當地生態系食物網中許多掠食者主要的食物來源,該物種的族群大小對當地生態系平衡扮演重要的角色,但由於1970年代以來過度捕撈及產卵地被破壞下,現已成為受威脅物種,如何保育該物種成了當地機構研究的重點之一。

  研究團隊藉由檢測水域中目標鯡魚遺留在環境的粒線體遺傳片段,並以即時聚合酶鏈式反應(qPCR)將特定片段擴增,以擴增的數值結果量化族群大小及鑑識魚種,藉此能有效評估不同鯡魚族群的豐富度及棲地利用程度,達到監控的目的。與傳統架設漁網捕撈相較下,採集eDNA以分子生物學的方式將大量節省人力及物力資源,即可獲得目標物種的遺傳資訊,推估物種可能的有效族群量及產卵地。研究團隊調查橫跨12處支流,在馬里蘭州境內196個地點採集水樣,發現境內的灰西鯡分布在東岸流域,而西岸已開發流域多為藍背西鯡。【延伸閱讀】藉探索海洋DNA一窺海底環境的奧秘

  該研究是自1960年以來,首次在乞沙比克灣流域大規模採樣eDNA進行鯡魚物種及族群方面的生態研究。該研究成果已發表在PLOS ONE期刊,研究結果將有助於當地鯡魚捕撈計畫的擬定及規劃相關保育策略。

資料來源

關鍵字

文章摘譯

資料讀取中

推薦文章

資料讀取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