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見回饋

渝新歐國際鐵路的冷鏈物流運送生鮮食品

2016/12/01 @臺灣

示意圖

渝新歐國際鐵路的冷鏈物流運送生鮮食品

渝新歐國際鐵路的冷鏈物流運送生鮮食品
國立中興大學行銷系
 李宗儒(濬紳) 教授/廖瑋慈

即便渝新歐國際鐵路的開發,使得中國到歐洲從海運的四十幾天大幅降低到十幾天,但對於生鮮這類易腐食品而言還是一段漫長的時間,必須做到完善的溫度控制,才能使陸路運輸的商機存在。面對這樣的技術革新,環境將會如何變化,有以下三點評論:

壹、海權時代到陸權時代

中國的「一帶一路」政策,是實現古代絲路的概念,因為是具有這樣的歷史背景及文化傳承,故快速獲得歐亞各國認同,運用先進的鐵路技術打造一個橫跨歐亞的大工程,穿越無數國家,從西安出發,接河西走廊、天山兩麓,穿中亞五國哈薩克、烏茲別克、塔吉克、吉爾吉斯、土庫曼,經西亞土耳其陸橋進入歐洲、繞道莫斯科、終點兵分二路,分別是西歐荷蘭鹿特丹,南歐義大利的威尼斯。「一帶一路」,東邊為亞洲市場和太平洋經濟區,西邊深入歐洲市場和大西洋,串連歐亞沿線各國的貿易,創造共同利益。而這樣的陸運模式興起,推翻了以往海權的時代,沿海地區一方獨霸的優勢,給中國內陸更多的發展機會。結合冷鏈技術的運送,在品質控管會更有保障,以歐洲外銷中國而言,陸運的方式較海運有效率。

貳、歐亞鐵路造成的供應鏈重組,台灣航運業可能需轉型

台灣為一小島國家,所有的無法自給自足的資源都必須倚賴海運及空運的方式輸入,再加上台灣島內河流東西向,以至於在古代台灣很多物流也是以海運的方式進行,也因此台灣的海運特別發達,臺灣位於中國大陸、東北亞、太平洋貿易區及東南亞此四處交界帶,優勢的地理位置,使我們成為貿易轉運的好據點,高雄港也曾為世界貨物吞吐量第三大港,近年來因為海運市場面不佳,加上航運業供過於求,導致台灣很多航運公司近年處於連年虧損的情況。這樣的航運生態,已重創台灣航運市場,而現在鐵路冷鏈物流運輸技術的出現,歐亞貿易改走陸上絲路,猶如台灣當年高速公路的興建,使得中南部的蔬果可以更有效率的運送至北部,如此的運輸技術革新,將使台灣航運業的處境更為險峻,台灣因應此環境可有何對策?航運業又該如轉型?既已知歐亞鐵路的新型運輸模式,台灣可以改變以往的物流模式,以陸運的方式進軍歐洲,此項政策將使供應鏈的物流生態將重新洗牌,以往台灣所熟悉的長、遠途的海運模式,將可能轉為短途海運或空運至對岸再陸運至歐洲,除了本島的物流模式改變,還有對於台商也是一大契機,有更便利的運輸工具可以進軍歐洲。

參、以均衡採購方式降低生鮮食品外銷所造成的價格起漲

因為生鮮產品講究品質跟新鮮度,擔心運送距離過於遙遠,中途物流對於溫度控制不佳,所造成的質變問題,所以產品採收後大多選擇在附近銷售,而現在有冷鏈物流運輸技術的出現,對生鮮食品外銷產生新契機,因為低溫物流技術的開發,使得產品配送不再被距離所限制。隨著生鮮食品的大量外銷將進一步影響內需價格,因國內市場供給量減少,將可能帶動國內生鮮產品的價格上漲。此時均衡採購將成為重要課題,當某一個區域對某項產品有大量需求時,此時進口商需引進其替代品,方可降低國際貿易下價格起漲的波及。

結語

中國目前約有13億人口,人口多集中於都市。鄉村生活大多以自給自足的方式,故生鮮產品市場需求量以都市人為主,舉凡蔬菜、水果、肉製品、乳製品,而且他們對於產品品質、新鮮度的要求相當重視,這使得產地及生鮮食品在運送的過程的溫度控制顯得格外重要,生鮮產品在儲藏、運送、銷售皆須全程嚴格的低溫監控下進行,以確保生鮮產品能保有最原始的品質與口感,這就是冷鏈物流的重要性。中國大陸對生鮮食品的需求上升,再加上歐亞鐵路的工程,結合冷鏈物流運送技術,將使歐亞的生鮮產品能有更多的交流與發展,即使不出國也能吃到遠方道地新鮮的食材。

李宗儒(濬紳)
李宗儒(濬紳) 教授
國立中興大學行銷學系

關鍵字

文章摘譯

資料讀取中

推薦文章

資料讀取中
: